[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零排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3698.7 | 申请日: | 201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道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道宣 |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23K5/00;C10J3/82;C10J3/00;C10J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 地址: | 522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船舶内燃机或燃烧炉或发电装置上的双燃料零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在提高,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轮船尤其是游轮以及货轮也担负着越来越重的运送人员和货物的任务。轮船都是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其排放的尾气和废气是造成目前环境污染和气候反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国家将节能减排定为国家的一项工作重点,因此轮船上的节能减排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目前更多的是采用电动力代替汽油,这样的节能减排造价比较高,而且针对大多数的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船舶,只能是减少尾气排放,而不可能做到零排放,而且不可能起到节省燃料的作用。
而燃烧炉是比较常见的,日常的锅炉等均是使用燃烧炉的形式。而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大,城市垃圾也是市政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一般都是焚烧垃圾并发电,而垃圾焚烧的废气排放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比较低、可以有效回收船舶等内燃机以及燃烧炉等排放的尾气和废气并重新利用、加入一定燃料燃烧产生可燃气体再次进入内燃机或燃烧炉内燃烧,可以实现双燃料并不会将尾气废气排放至大气中污染空气的双燃料零排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燃料零排放装置,包括与内燃机或燃烧炉尾气废气排放管连接的气体输出管,所述气体输出管与可燃气体发生器下部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上部设有入料口,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下部设有外界空气输入管,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中部以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有燃料,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顶部设有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与可防止回火的可燃气体安全装置连接,所述可燃气体安全装置顶部与内燃机或燃烧炉进气管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安全装置外部设有可冷却内部可燃气体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内设有循环的冷却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燃料零排放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可燃气体安全装置为中部和下部设有阻止回燃的液体介质的罐体,所述可燃气体导管下部伸入所述液体介质内。
所述可燃气体导管下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均位于所述液体介质液面之下位置处。
所述罐体上部与所述内燃机或燃烧炉进气管连通处设有至少一个气体浓度调节阀。
所述气体浓度调节阀为电磁阀,所述罐体上部与所述内燃机或燃烧炉进气管连通处设有三个电磁阀。
所述液体介质为纯水,所述冷却介质为海水或内河水或清水或空气,所述燃料为焦炭或煤球。
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包括位于下部的排渣口和位于空气输入管上部的炉门,所述气体输入管与所述空气输入管上设有排气孔。
所述空气输入管的端口与可调速鼓风机连接。
所述空气输入管的端口设有流量调节阀。
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内的燃烧室壁上设有高温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燃料零排放装置,其包括与内燃机或燃烧炉尾气废气排放管连接的气体输出管,所述气体输出管与可燃气体发生器下部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上部设有入料口,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下部设有外界空气输入管,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中部以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有燃料,所述可燃气体发生器顶部设有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与可防止回火的可燃气体安全装置连接,所述可燃气体安全装置顶部与内燃机或燃烧炉进气管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安全装置外部设有可冷却内部可燃气体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内设有循环的冷却介质。这样由于废气和废气进入可燃气体发生器内与燃料一同燃烧,之后再通过可燃气体安全装置除去杂质并冷却后再次进入内燃机或燃烧炉燃烧,而可燃气体安全装置也可以保证可燃气体不会回火燃烧,保证整体装置的安全性,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为可以充分循环利用废气和尾气,使得其充分利用并且使得没有人任何的尾气和废气排放,达到真正的零排放,而且加入价格比较便宜的燃料实现双燃料,有效节省内燃机发动机运行成本60%以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有效避免环境污染,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燃料零排放装置用于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说明
1…高温土层 2…气体输出管 3…冷却器
4…冷却介质 5…可燃气体发生器 6…入料口
7…空气输入管 8…燃料 9…可燃气体导管
10…罐体 11…进气管 12…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道宣,未经林道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3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密封阀门
- 下一篇:地埋式伸缩绝缘围栏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