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性能好的LED防爆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2334.7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珍如;刘立文;付桃梅;杨志强;宁勇;鲁纪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立文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9/00;F21V23/02;F21V25/12;F21V31/04;F21V3/04;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姜芳蕊;宁星耀 |
地址: | 4100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性能 led 防爆 车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性能好的LED防爆车灯。
背景技术
LED车灯是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车灯,因为LED具有高亮度,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和寿命长的特点,且光源不需要滤色就能直接产生汽车灯具需要的红色、琥珀色等颜色,无损耗,电能利用率高达80%以上,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但是,现有LED车灯功能不够全面,设计理念也不够人性化,防水防尘防爆性能较差,散热性能欠佳,易发生光衰现象,往往会导致车灯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车灯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光衰,使用寿命长的散热性能好的LED防爆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包括灯罩、外壳、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灯头及电源接线,灯罩内设有散热片支座,散热片支座上固定有灯板,散热片支座上还设有石墨散热片。
散热片支座将灯罩与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分成三部分空腔,石墨散热片设于上部空腔并固定于散热片支座上,中部空腔为隔爆室,隔爆室内填充有散热材料,下部空腔为透镜安装室。
进一步,所述电源接线上还设有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车灯内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能较好的防止在灯内温度过高时由静电产生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所述灯罩与灯头接合处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塑胶防爆密封组件。该塑胶防爆密封组件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件。
进一步,所述灯头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经过数控车床精密加工和表面氧化处理后形成,坚固耐用又有质感,耐酸碱、抗震动、抗冲击,同时使得车灯整体设计更人性化。
进一步,所述灯罩通过隔爆螺栓与外壳密封连接。
进一步,灯罩外涂有一层环氧树脂,抗震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之LED防爆车灯所有结合位均可采用高弹性硅胶材料密封,防水防尘,可满足不用环境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散热片支座上的石墨散热片,增强了灯内的散热能力。通过塑胶防爆密封组件,具备了有更好的防爆性能,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同时针对LED车灯散热不良,车灯内温度容易过高的缺点,通过填充散热材料的方法有利于降低热量,加快散热,降低了因静电积累和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更加安全、环保。塑胶防爆密封组件的使用使得防水防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防爆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散热性能好,不易发生光衰,适用范围广。LED灯的照度褐色纹设计更具人性化,不会产生光源污染。LED灯对蚊虫具有比光性,在夜间各种环境中工作,不再受蚊虫干扰,灯头长期处于清晰明亮状态,属绿色照明。相对于普通节能灯使用寿命更长,电流更稳定,不会产生任何频闪,对人体无危害,效率高,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灯罩1、外壳2、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灯头10及电源接线3,灯罩1内设有散热片支座4,散热片支座4上固定有灯板5,散热片支座4上还设有石墨散热片。散热片支座4将灯罩1与外壳2构成的内部空间分成三部分空腔,石墨散热片设于上部空腔并固定于散热片支座4上,中部空腔为隔爆室9,隔爆室9内填充有散热材料,下部空腔为透镜安装室6。
所述电源接线3上还设有热敏电阻8,其电阻值随车灯内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能较好的防止在灯内温度过高时由静电产生的安全隐患。
所述外壳2与灯头10接合处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塑胶防爆密封组件7。该塑胶防爆密封组件为现有技术。
所述灯头10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灯罩1通过隔爆螺栓与外壳2密封连接。
所述灯罩1外涂有一层环氧树脂,抗震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立文,未经刘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2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