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1295.9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9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雷;高云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型 混凝土 长距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施工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施工,受到箱涵结构自身重量、顶进距离、顶进后靠、施工工期、经济因数等综合因数限制,除了千斤顶、后靠背的常规设置,需要使用特殊的措施来克服顶进距离长、顶进时间要求短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操作、适应长距离顶进的用于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的装置,包括千斤顶,顶铁,顶柱,其特点是:顶铁由钢轨焊接而成,顶铁的两端分别设有钢平板,两块钢平板之间通过钢轨固定连接;顶柱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构成,顶进时,千斤顶后靠背固定不动,前端通过各种组合的顶铁和顶柱与大型混凝土箱涵推进连接。
顶铁长度为1m或2m;顶柱长度为4m或6m,顶柱为φ600PHC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千斤顶和后靠背装置固定不动,避免顶进动力装置的移动,结合顶铁和顶柱的不同组合,实现快速顶进。本装置顶铁顶柱小型装置移位快,组合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顶铁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剖视图;
图4是顶柱结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方式。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专利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型混凝土箱涵长距离顶进的装置,包括千斤顶1,顶铁2,顶柱3。
顶铁2由钢轨焊接而成,顶铁2的两端分别设有钢平板,两块钢平板之间通过钢轨固定连接;顶柱3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构成,
顶铁2长度为1m和2m二种规格;顶柱3长度为4m,6m二种规格,顶柱为φ600PHC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
千斤顶1后靠背固定不动,顶进过程中通过顶铁2和顶柱3的不同组合,进行长距离顶进。
顶进时,首先根据混凝土箱涵4重量配置好相应的千斤顶1,根据箱涵4与后靠背间距尺寸以及千斤顶1的油缸顶程,在千斤顶1前放置相应长度的顶铁2,顶进距离超过4m后,更换顶柱3。顶铁2和顶柱3均由吊车吊装。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陆续增加顶铁2或顶柱3,直至箱涵4顶进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1、顶进前,根据箱涵4与后靠背间距尺寸以及千斤顶1的油缸顶程,在千斤顶前放置相应长度的顶铁2。
2、顶程超过4m后,更换顶柱3。
3、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陆续增加顶铁2或顶柱3,直至箱涵4顶进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1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闸门之门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铁隧道水沟与道床一次性浇筑模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