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解锁钥匙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0250.X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渭;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9/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闫有幸 |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解锁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和工业控制用开锁工具,具体是一种磁性锁具的智能解锁钥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民用或工业控制的锁具和开锁钥匙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在操作者持有钥匙后就可随时对锁具进行开启操作,这对于一些有管理程序要求的控制过程(如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门锁控制)来说,极大地影响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化。然而,现有的五防锁具大多采用机械联动装置进行解闭锁,闭锁方式单一固化,任何人都可利用简单工具进行解锁,容易被技术开锁,大大增加了人为误操作、乱操作的风险,给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误操作、乱操作和防止技术开锁的智能解锁钥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解锁钥匙,包括钥匙基体和解锁头,其中,所述钥匙基体包括壳体、主控电路和电机,所述主控电路和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中间,所述解锁头包括解锁杆、控制杆和磁体,所述解锁头位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解锁杆一端有方形凸缘,方形凸缘上有安装孔位,用于将所述解锁头安装在所述钥匙基体上,另一端开有轴向错位且互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以上腰形通孔,所述角度与解锁角度一致,所述腰形通孔宽度略大于所述磁体的直径,所述控制杆一端通过齿轮副或V形带与所述电机联动,另一端开有轴向错位且互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以上通孔,所述通孔内镶嵌两根以上磁体,解锁时,所述控制杆在所述电机驱动下旋转到解锁角度,所述磁体将锁芯内钢珠吸引到解锁位置,旋转锁芯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解锁杆上的腰形通孔为两个,所述控制杆上的通孔为两个,所述磁体为两根。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优选地,所述两根磁体为柱形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钥匙基体进一步包括读码头,在钥匙插入锁具时,读取锁具内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将身份识别信息传送至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判断读到的身份信息与预被开锁的锁具信息是否对应,对应一致时,则电机工作;不对应时,则电机不工作。
优选地,所述解锁头还包括一铜套,用于将所述解锁杆、控制杆和磁体包裹在内。
对于锁芯内钢珠位置随机的磁性锁具,原有的解锁钥匙尚不能解锁,只有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解锁钥匙上的磁体将钢珠吸引到解锁位置方可解锁,这样大大增加了闭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避免误操作、乱操作和防止技术开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解锁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解锁钥匙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解锁钥匙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解锁头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解锁钥匙包括钥匙基体和解锁头两大部分。
钥匙基体由壳体2、显示屏3、硅胶按键4、主控电路、读码头1、电池11、无线充电模块13、位置检测磁柱15和步进电机10组成,其中,壳体2由上盖、中间骨架和下壳16组成,壳体2前端用于安装解锁头和读码头1,上盖附着显示屏3透光片,中间骨架用于固定主控电路和步进电机10,下壳16用于安装喇叭12和位置检测磁柱15;电池11用于给钥匙内各电子器件供电,例如为蓄电池;无线充电模块13用于将外部的无线供能转换成一定的电压电流,对电池11充电;显示屏3设置在壳体2上,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硅胶按键4设置在壳体上,与主控电路的控制节点触动配合;喇叭12同样与主控电路的相应输出端电性连接;锁具上设置有码块,码块具有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读码头1负责锁具身份验证并将信号传送至主控电路,主控电路驱动步进电机10,通过齿轮9传动或带传动,解锁头控制杆8旋转到解锁位置,从而实现对磁性锁具的解锁操作。位置检测磁柱15用于在钥匙放于配套充电座时,进行位置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