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充放电检测桥式换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198.8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淡博;李金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智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放电 检测 换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检测桥式换向装置,属于属于电池检测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对大功率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检测,除需要充电检测,还需要放电检测,在检测时,需要对电池换置电源,通常可以人工反接到设备中,或是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在切换上,大多采用继电器切换,继电器作为切换的最大缺点是工作寿命很短,通常标准使用为10万次,实际产品远不能达到此数,通常正常工作动作1万次左右,性能就不能达到原来标准,而更换继电器的成本又较高,而对电池做一次完整寿命检测需要1万或数万次的实验,多次更换继电器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中断了测试,影响测试效果,本装置旨在设计一种工作方式灵活,工作寿命长充放电检测桥式换向装置,以改进原来检测装置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检测桥式换向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主要包含四个MOSFET管Q1、Q2 、Q3、 Q4,分流器(F)和电池(B);MOSFET管Q1的漏极与电源相连,MOSFET管Q1源极与MOSFET管Q2的漏极和电池(B)的正极相连,MOSFET管Q2 源极与电源地相连,MOSFET管Q3的漏极与电源相连,MOSFET管Q3源极与MOSFET管Q4的漏极和分流器(F)相连,分流器(F)另一端接电池(B)的负极,MOSFET管Q4 源极与电源地相连。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电池充电时,电流由电源VCC流经MOSFET管Q1,对电池B进行充电,电流流经分流器F进行电池采样后,再流经MOSFET管Q4,流入电源地GND,完成充电过程;电池加电压放电时,电流由电源VCC流经MOSFET管Q3,然后流经分流器F进行电池采样后,再对电池B进行加压放电,再流经MOSFET管Q2,流入电源地GND,完成放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电池在电路中被反接后,则电池的充电状态变为放电状态,应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附图1所示,电池充电时:电流由电源VCC流经MOSFET管Q1,对电池B进行充电,电流流经分流器F进行电池采样后,再流经MOSFET管Q4,流入电源地GND,完成充电过程;电池加电压放电时:电流由电源VCC流经MOSFET管Q3,然后流经分流器F进行电池采样后,再对电池B进行加压放电,再流经MOSFET管Q2,流入电源地GND,完成放电过程;本种放电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检测式加压放电方式,当电池反接后,则充电工作方式转为放电工作方式,放电方式转为充电方式,由此可见,电池的正负极反接,对本测试装置没有影响,从而避免实际工作中反接出现短路等不良后果,本实施例中,MOSFET管也可以使用IGBT管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智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智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控壁灯
- 下一篇:T型保险更换辅助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