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导光棒的手电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9435.9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冯兴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兴东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8/00;F21V17/1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5613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导光棒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照明用具,特别是一种带导光棒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交警和运管等需要上路检查的公务人员要配上一个荧光棒,用于应对夜间上路执行检查的工作需要。现有的手电筒和荧光棒的功能单一,用时必须带齐两个,携带重量增加,同时手握两个操作就不能腾出手来进行手写登记工作。此外,很多小车车主也需要在车上放置手电筒和荧光棒备用应对突发意外等紧急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手电筒和荧光棒都只有单一功能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备照明和发光警示用的带导光棒的手电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带导光棒的手电筒,包括一手电筒和导光棒,手电筒的前端为灯头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光棒为一透光棒体,其内沿轴向设有若干平行的警示条,透光棒体的一端连接灯头外壳。本实用新型在手电筒的灯头外壳上连接透光的导光棒,工作时手电筒射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导光棒不影响手电筒的正常照明,透光棒体内设置的警示条通过光照使导光棒成功变为荧光棒,改造后的普通手电筒就具有照明和发光警示两种功能。
所述的警示条环绕透光棒体的轴心均布设置。警示条环绕棒体的轴心均布排列,手电筒射出的光线能从手电轴心穿过对前方照明,同时又能照亮四周环绕排列的警示条,保证导光棒的发光警示功能良好。此外,所述的警示条可以是红色或其他经光照后能变得显眼醒目的色彩。
所述的透光棒体和灯头外壳螺纹连接,灯头外壳内壁设有内螺纹,和灯头外壳连接的透光棒体的连接端设有相配的外螺纹。透光棒体和灯头外壳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导光棒和手电筒连接和拆卸都很方便,现有很多手电筒的灯头外壳都是金属材质容易加工出内螺纹,透光棒体可采用塑料材质并在制造时加工出相配的外螺纹。手电筒也可不装导光棒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手电筒前端的灯头外壳上设置螺纹然后连接导光棒,将普通手电筒改造成具有照明和警示两种功能的多用工具,当警示荧光棒用时装上导光棒同时具有照明和警示功能,也可以不装导光棒仅作手电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公务人员上路检查用,还适合普通家用小车车主随车配备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求救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导光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导光棒、2.透光棒体、3.连接端、4.外螺纹、5.内螺纹、6.灯头外壳、7.手电筒、8.警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带导光棒的手电筒,包括一手电筒7和导光棒1,所述手电筒的前端为灯头外壳6,其中导光棒为一透光棒体2,其内沿轴向设有若干平行的警示条8,所述的警示条8环绕透光棒体2的轴心均布设置,透光棒体2和灯头外壳6螺纹连接,灯头外壳6内壁设有内螺纹5,和灯头外壳6连接的透光棒体2的连接端3设有相配的外螺纹4。
使用时,将透光棒体的连接端旋转安装在手电筒的灯头外壳上,打开手电筒,手电筒射出的光线能从手电轴心穿过对前方照明的同时又能照亮四周环绕排列的警示条,让导光棒成为具有发光警示功能的荧光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兴东,未经冯兴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9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旋转吊灯
- 下一篇:一种电液控制动力换挡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