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油油井堵漏下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8821.6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卫胜;易克传;彭光明;何永勇;张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E21B19/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油井 堵漏 下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油油井堵漏下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连续化生产程度的不断增强,泄露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趋严重,因为泄露的存在,不仅使能源和物料不断的流失,而且使有毒、有害的、腐蚀性强、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各种液体介质不断外泄,以至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和人身伤亡事故,一个企业往往因为一处小小的泄露而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的停产,事故的处置现场所暴露的问题主要有:危险源泄露事故频发,发生泄露后处置缓慢,处置方法落后,应急反应迟钝,没有先进的处理装置,目前常用的堵漏方法主要有:调整消漏法,机械堵漏法,赛孔堵漏法,焊补堵漏法,如何对堵漏装置下放也成为对堵漏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将堵漏装置下放置海底管道泄漏处,并将泄漏堵住,而提供的一种漏油油井堵漏下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漏油油井堵漏下放装置,包括钻机由钻机驱动的钻杆,其特征在于:钻杆下端连接一个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具有螺纹连接孔,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一个锁紧件,锁紧件用于连接堵漏装置,所述的锁紧件的两端分别为螺纹连接端。
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在堵漏装置的下方的海底面上设有一个井底盘,井底盘上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井底盘上设有一个第一衍架,第一衍架上设有第一导正管。
所述的第一导正管上设有第二衍架,第二衍架上设有第二导正管。
所述的通孔的下端面设置为75°的坡形面,上端面开设为45°角的坡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将堵漏装置与钻杆进行有效的连接,并通过导向结构将堵漏装置顺利的放入漏油管道内,将堵漏装置下放到漏油处,将漏油点堵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漏油油井堵漏下放装置,包括钻机1,钻机1应易于控制、能够变频,宜选用电动机驱动,钻机1通过转盘装置驱动钻杆2,钻杆2下端连接一个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具有螺纹连接孔,连接件3的下端连接一个锁紧件4,锁紧件4可用于连接堵漏装置5,所述的锁紧件4的两端分别为螺纹连接端,在堵漏装置5的下方的海底面上设有一个井底盘6,井底盘6上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61,所述的通孔61的下端面设置为75°的坡形面,上端面开设为45°角的坡形面,井底盘6上设有一个第一衍架7,第一衍架7上设有第一导正管8,所述的第一导正管8上设有第二衍架9,第二衍架9上设有第二导正管10。
为对堵漏装置的膨胀轴下放过程中出现的弯曲变形进行有效地更正,本装置共设置三处导正环节,分别为2个导正管和1个井口盘6的通孔61;第二导正管10与第一导正管8、第一导正管8与基座通孔61之间,分别采用桁架结构连接,桁架结构是一种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它在受力后几何形状不变,本装置即在充分利用原有钻井设备的基础上,利用桁架结构不变形的特性而设计出的导向装置,以完成引导膨胀轴进入油井的任务。
膨胀轴首先在导引绳的导引下进入第二导正管10,这样,第二导正管10与钻井平台之间构成两点的位置状态,进行第一次导正,初步完成下放的定向任务;继续下放主体,使主体进入第一导正管8,构成二级导正环节,钻杆2与主体部分间的挠性变形现象基本消除;第三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引导膨胀轴进入井口盘6,这时的膨胀轴端部开始与井口喷出的油液接触,由于喷出的油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膨胀轴开始发生颤动或左右摆动,但在前两级的导正作用下,其变形量较小,井口盘6的通孔61的上端面开设有45°角的坡形面,以便于膨胀轴滑入井口基座的通孔;膨胀轴装置进入油井后,就可以继续下放,并达到指定的深度,完成堵漏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8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雪厚度和温度剖面测量装置
- 下一篇:带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