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间的传力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868.0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洪波;姚元成;徐林;张海超;彭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顾书玲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坝 溢流坝 传力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大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间的传力缝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间会设置一横缝结构,横缝结构将两坝段完全脱开,缝内填充1~2cm的填缝材料,目的在于防止坝段过长产生裂缝,同时在施工期形成降低坝体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结构面。溢流坝段的边墩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紧靠横缝布置,边墩在挡水和泄洪时均需承担单侧的水压力,而边墩的厚度一般较薄,且和相邻的挡水坝段之间有横缝隔开,靠边墩自身结构来承担水压力需要很大的结构配筋来支撑边墩,若将边墩的侧向水压力通过传力缝结构传至相邻的挡水坝段,将会大大改善边墩的受力状态,减少边墩的结构配筋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溢流坝段边墩的结构受力状态,克服现有溢流坝段边墩配筋量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溢流坝段与挡水坝段间的传力缝结构,传力缝结构可将溢流坝段边墩传来的水压力传至相邻的挡水坝段坝体,有效改善边墩的受力状态,降低溢流坝段边墩结构配筋量。同时可通过间隔布置的弹性填缝材料形成的缝面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释放坝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间的传力缝结构,包括溢流坝1和挡水坝2,在溢流坝1和挡水坝2之间间断性的设置一块以上的弹性填缝材料3,弹性填缝材料3用锚筋4固定在溢流坝1或挡水坝2上。
上述溢流坝段与挡水坝段间的传力缝结构,所述弹性填缝材料3为矩形,厚度为1~5cm。弹性填缝材料3的总面积为溢流坝1和挡水坝2接触表面面积的0.3~0.8倍,且均匀分布于接触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之间,在溢流坝边墩与挡水坝段之间设置该传力缝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作用,传力缝结构呈受拉状态,运行阶段,边墩受侧向水压力或闸门推力作用,传力缝结构可将边墩传来的水压力传至相邻的挡水坝段坝体,有效改善溢流坝段边墩的结构受力状态,降低边墩结构的配筋量,同时可通过间隔布置的弹性填缝材料形成的缝面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释放坝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溢流坝1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用锚筋4固定弹性填缝材料3,弹性填缝材料3为具备一定变形能力的材料制作而成,其厚度为1~5cm,形状为矩形。填缝材料的总面积为溢流坝和挡水坝接触表面面积的0.3~0.8倍,且均匀分布于接触面上。之后浇注挡水坝2,挡水坝2直接与溢流坝1和弹性填缝材料3相接触,不单独设立模板。
也可以先浇筑挡水坝2,将弹性填缝材料3用锚筋4固定在挡水坝2上,再浇筑溢流坝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系统和保健方法
- 下一篇:不具有塑性域的部件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