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071.0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恒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恒坚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培养箱。
背景技术
目前,培养箱外形都采用柜式结构,外壳通常用石棉板或铁皮喷漆制成,内部采用电加热和紫铜皮制的贮水夹层,在柜体内建立人工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特种气体(常用有二氧化碳、氮气等)。
现有的培养箱由于上述结构原因,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质量重,体积大,不易搬动;2、由于内部容积大,离加热面远与近的温度有差别;3、培养箱培养的都是微生物、细胞、细菌和真茵等,彻底消毒比较困难,容易产生交叉感染;4、内壁易腐蚀生锈等;5、无论培养物的多与少,都要加热整个箱体,产生能源浪费;6、加热精确度差;7、当取存培养样品时要打开培养箱门,使箱体内温度变化过大;8、制造所需材料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精确度高的新型培养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培养箱,包括顶盖、箱体、底座,所述的箱体四周箱壁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形成腔体,所述的顶盖内部设有内腔,该内腔通过连接口与箱体的箱壁内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的底座内部也设有内腔,底座的内腔通过另一个连接口与箱体的箱壁内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的箱体的箱壁上设有培养物送入窗口,培养物送入窗口连通箱体内、外,所述的培养物送入窗口中设有抽屉。
所述的顶盖与箱体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的底座与箱体之间也设有密封垫。
所述的密封垫为硅胶密封垫。
所述的箱体的箱壁上设有连通箱体内、外的通孔。
所述的顶盖上设有连通顶盖内腔与顶盖外部的出水口。
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连通底座内腔与底座外部的进水口。
所述的箱体为至少一个以上。
所述的顶盖、箱体、底座均采用有机玻璃、玻璃或二者混合物。
所述的底座内设有加热管。
所述的培养箱外部套有保温外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质量轻,模块化组合结构,便于搬运;2、由于六个面同时加热保温,得到更精确的温度;3、内部容积大小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增减中段的个数,来控制并得到培养箱的各种性能;4、由于箱体是组合式的,消毒更加方便;5、由于体积小,节省能源;6、箱体的温度和各种气体浓度,湿度分体控制,精度更高:7、由于它的构造,可以适应多种场合,如震动、光照等;8、改变箱体中段输送培养物窗口的形状,水改成热气等可以生产出系列产品;9、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应用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理念,便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外罩的外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3中,1、顶盖;2、箱体;3、底座;4、连接口;5、抽屉;6、密封垫;7、通孔;8、出水口;9、进水口;10、保温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培养箱,包括顶盖1、箱体2、底座3,箱体2四周箱壁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形成腔体,该腔体为贮水夹层。顶盖1内部设有内腔,该内腔也为贮水夹层。该内腔通过连接口4与箱体2的箱壁内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的底座3内部也设有内腔,内腔为贮水夹层结构。底座3的内腔通过另一个连接口4与箱体2的箱壁内的腔体相连通,箱体2的箱壁上设有培养物送入窗口,培养物送入窗口连通箱体2内、外,培养物送入窗口中设有输送被培养样品的抽屉5。培养物放入抽屉5中,再送入(推入)培养物送入窗口中,随即关紧窗口。顶盖1与箱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6,底座3与箱体2之间也设有密封垫6。密封垫6为硅胶密封垫,连接口4穿过密封垫6。连接口4为导通管,其两端外部形状为椎状,连接口4在连通箱体2的箱壁腔体与底座3(或者顶盖1)的内腔时,起到导通水流的作用,同时避免水的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恒坚,未经沈恒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