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5509.1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刘学志;孙雄飞;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10 | 分类号: | F16K13/10;C10B21/10;C10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煤气 水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水封装置,尤其地涉及一种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封,通常又叫液封,是利用液体静压强来密封气体的一种装置,它使设备内保持一定的液位并使液体能自由流出。捣固焦炉的煤气加热系统为防止煤气泄漏,需要利用水封将煤气密封。例如,在攀枝花钢铁集团,6.25m超大型捣固焦炉的地下室内有煤气水封装置2个,煤气冷凝液水封装置2个,煤气水封装置的水封高度设计为1000mm,煤气冷凝液水封装置的水封高度设计为1500mm,此设计能够满足焦炉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但是,当焦炉的煤气加热系统发生故障时,煤气管道内的压力会瞬间增大,达到2000mm水柱以上,将煤气水封装置槽体内的水压出,造成煤气大量泄漏,浪费能源,并且煤气大量泄漏时,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着火、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造成焦炉停产,甚至造成巨大的毁灭性的危害,此外,煤气泄漏后,需通入大蒸汽或氮气以防着火,若发生煤气着火,应严禁突然关闸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待煤气管道着火熄灭后,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同时关严回炉煤气管道阀门,迅速通入蒸汽或氮气处理干净煤气,之后需要进行煤气堵盲板作业,将煤气水封的水灌满,整个过程复杂,且危险性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该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能够在焦炉的煤气加热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后保证煤气不泄露。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该捣固焦炉的煤气管道的工作压力为P,该工作压力P对应的水柱高度为H,所述煤气水封装置具有水封高度h,并且,所述水封高度h大于所述水柱高度H。
优选地,所述工作压力P小于0.02MPa,所述水柱高度H小于2000毫米,所述水封高度h大于2000毫米。
优选地,所述水封高度h为2050-2150毫米。
优选地,该煤气水封装置包括具有侧壁、顶壁和底壁的槽体,该槽体内具有溢流管,该溢流管的上端为溢流口且该溢流口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所述水封高度h为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溢流管的下端之间的高度。
优选地,在所述侧壁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顶壁上设置有给水口、放散口和煤气口,所述排水口、给水口、放散口和煤气口分别通过法兰与排水管、给水管、放散管和煤气管连接,其中,所述给水管和煤气管延伸至所述槽体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水封高度h为2100毫米。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煤气水封装置的水封高度增加至2000毫米以上,具体地,是将该煤气水封装置中的溢流管的下端与溢流口之间的高度增加至2000毫米以上,从而使得当焦炉的煤气加热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后,煤气管道内的压力瞬间增大至0.02MPa以上时,煤气水封装置槽体的水不会被压出,从而保证煤气不会泄露,保证焦炉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焦炉生产的安全顺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槽体 11 侧壁
12 顶壁 13 底壁
2 溢流管 21 溢流口
3 排水口 31 排水管
4 给水口 41 给水管
5 放散口 51 放散管
6 煤气口 61 煤气管
h 水封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使用了一些方位词,如“上部”、“下部”通常都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或重力方向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捣固焦炉的煤气水封装置,该捣固焦炉的煤气管道的工作压力为P,该工作压力P对应的水柱高度为H,煤气水封装置具有水封高度h,并且,所述水封高度h大于所述水柱高度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5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