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84966.9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廖明强;闫增良;李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静载 检测 预制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结构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属于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成孔灌注桩群桩施工中穿插单桩竖向静压试验通常采用以下处理方法:选桩(28天混凝土龄期到期后,随机抽取桩数总量的1%数量)→桩附近开挖→破除桩头超灌混凝土至完整混凝土面→绑扎钢筋→安装钢模板(通常为圆形钢板焊接而成)→浇筑混凝土(高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1级)→保湿养护→回填→静载场地平整→安装千斤顶、钢梁→堆码混凝土块→静载试验→2次开挖→拆除钢模板→2次破桩头→2次接桩施工。此试验中对桩头的处理费时费力,制作的一次性钢板混凝土桩头在试验完成后就要被拆除,对施工的人力与材料是极大的浪费,而且由于整个过程交叉于桩基、桩帽及承台或基础施工中,对后续施工工期的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灌注桩静载检测桩头处理费时费力费料的问题,提供一种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包括底部封闭的圆柱形钢板桶,所述钢板桶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有与其等长的矩形加强筋,所述钢板桶的顶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与所述矩形加强筋的一边固连,所述钢板桶的外径小于灌注桩竖向钢筋包围成的包络圆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钢板桶内置有钢筋笼。
优选的,所述环状凸缘上对称地开有一对吊耳孔,其中穿装有T字形吊耳。
优选的,所述钢板桶的下方还垫有圆形垫板,所述圆形垫板上开有可穿过灌注桩竖向钢筋的一圈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管柱采用安置于灌注桩顶部的具有加强筋与环状凸缘的预制钢板桶取代现有灌注桩顶部现场制作的一次性钢板与混凝土桩帽,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安装与拆除方便、快捷,可缩短桩头处理的工期。
2、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部封闭的由20mm钢板卷制成的圆柱形钢板桶1,钢板桶1的外壁周向均匀地焊接有与其等长的矩形加强筋2,钢板桶1的顶部垂直焊接环形钢板形成的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3,环形钢板与矩形加强筋2的宽边焊接,钢板桶1的外径小于灌注桩竖向钢筋5包围成的包络圆的内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如图3、图4所示,其除与实施例一相同以外所不同的是:钢板桶1内置有钢筋笼4并灌注混凝土6至与环状凸缘3的顶部平齐,环状凸缘3上对称地开有一对吊耳孔7,其中穿装有T字形吊耳8。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是在实施例二基础上的改进,如图5、图6所示,其除与实施例一相同以外所不同的是:钢板桶1的下方还垫有两块圆形垫板10,所述圆形垫板上开有可穿过灌注桩竖向钢筋5的一圈通孔11。
使用时,首先将灌注桩的顶部桩破除到设计标高,将桩头面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找平处理,再调直灌注桩顶部外漏的竖向钢筋5并将竖向钢筋5穿过将两块圆形垫板10上开设的通孔11,使两块圆形垫板10紧贴在灌注桩的桩头面上,然后将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吊装到竖向钢筋5中的圆形垫板10上,拆除T字形吊耳8后再次检查钢管柱顶部平整度,即可在其顶部安装千斤顶进行静载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桩静载检测预制钢管柱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