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粉碎装置的烟气脱硫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83324.7 | 申请日: | 201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邵亚锋;缪缓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粉碎 装置 烟气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燃煤、燃油、燃气时产生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入大气,造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针对我国有关环保法规对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允许排放浓度提出的更为严格的控制控制标准,各种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和装置应运而生。
燃煤型二氧化硫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其中烟气脱硫被认为是控制SO2污染最有效的途径。就烟气脱硫技术而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烟气脱硫工艺主要有4种:
湿式石灰石/石膏吸收法(Wet-FGD)
干式喷雾干燥净化工艺(SDA)
炉内喷钙后增湿水活化法(LIFAC)
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工艺(CFB-FGD)
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工艺,是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吸收剂的多次再循环,延长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大大提高了吸收剂的利用率。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工艺将加入脱硫塔的Ca(OH)2粉末与烟气中的SO2及烟气中的其他成分如SO3、HCl、HF等酸性气体充分接触混合,脱硫塔入口处喷入的雾化水一方面降低烟气温度,保证最佳反应条件,另一方面在Ca(OH)2粒子的表面形成液相。脱硫塔内Ca(OH)2粉末、烟气及喷入的水分,在悬浮状态下充分混合,并通过过量的Ca(OH)2粉末在脱硫塔内多次循环,在合适的Ca/S比为1.3~1.6条件下,使烟气中SO2、SO3等酸性气体能被较充分地吸收,实现高效脱硫和脱硫剂的高效利用。
脱硫塔作为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工艺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整套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为了保证脱硫塔内脱硫剂和飞灰的充分流化和悬浮,一般在脱硫塔底部设置一个或几个排灰口,以排出颗粒较大的灰渣,从而形成较好的流场,以利于脱硫塔内流场分布均匀,从而脱硫剂和飞灰颗粒与烟气在脱硫塔内能充分混合。实践结果表明,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插板阀,并定期进行塔底清渣,有利于减少阻力损失,且脱硫效果有所改善。现有的这种脱硫塔底部加设插板阀的设计存在的缺陷有:锅炉氧含量增加;流场稳定性差以及流程分布不对称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更好地稳定脱硫塔内流场、进一步降低烟气流经脱硫塔内的阻力损失和提高脱硫塔负荷适应性能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粉碎装置的烟气脱硫塔,包括塔体,在塔体的下部设置有脱硫渣排出口、捅灰口以及烟气进口,在塔体的中部设置有返料灰入口,脱硫剂入口和喷嘴接口,在塔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的脱硫渣排出口与烟气进口之间为脱硫塔出口缩口段,其特征在于:在该缩口段的内部斜面上均匀的设置有4~20个离散的布风装置,所述布风装置具有风向倾斜向上的出风口,在所述的塔体内还设置有粉碎装置,该粉碎装置设置在布风装置的上端,所述的粉碎装置包括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粉碎叶片,该粉碎叶片为螺旋型叶片。
所述的布风装置包括布风腔室以及多孔布风板,在布风腔室上连接有风管,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多孔布风板上。
所述的布风装置还包括帆布层,帆布层设置在多孔布风板内侧。
本实用新型在缩口段设置布风装置,并在布风装置上端安装粉碎装置,从而将塔内下落的飞灰先经粉碎装置粉碎后再经布风装置吹起并与烟气再次混合,布风装置不仅可以将飞灰吹起,还能通过气流的作用改善塔内流畅分布,提高脱硫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较其他适应脱硫剂变化引起脱硫系统阻力增加的处理办法,有更低耗能;
(2)改善脱硫塔内流畅分布,从而提高效脱硫;
(3)增加脱硫塔对适应不同脱硫剂引起的负荷变化范围,提高对锅炉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缩口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布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3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