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2604.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轴承 全自动 组装 内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圆锥轴承组装机大多都是人工和半自动设备,目前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处于开发阶段,并且造价昂贵,技术难度大。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全自动组装机有如下缺点:1、节拍不稳,由于采用串联性动作,即只有完成上一个工序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节拍多,容易造成节拍不稳的现象。2、时间长,由于装配动作不能同时完成,只能是一个接一个的完成装配动作,故时间是几个装配时间的总和,并且容易出故障。3、饱和工作时间过短,一台设备出故障的几率比较高,很少能饱和工作8个小时以上。4、次品多:由于工序过多,添加检验工序会更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产品质量无法保障。5、工人操作不够方便。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是仍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现有技术中,保持架供料机构设计也不够合理,容易造成保持架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平板,在平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内圈的储料机构,所述的平板上开有当储料机构转动时能使内圈逐个掉落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下方设有推料机构。
在上述的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中,所述的储料机构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用于放置内圈的杆体,所述的杆体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在杆体的上端设有上盘体,在杆体的下端设有下盘体,所述的下盘体上开有与杆体一一对应设置的下料孔。
在上述的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中,所述的上盘体和下盘体之间固定有中心柱,所述的中心柱位于各个杆体所在圆周的中心。
在上述的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中,所述的下料孔上固定有位于杆体下端外围的定位圆环。
在上述的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中,所述的推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滑道,所述的滑道上设有用于接纳内圈的容置槽,所述的滑道与驱动器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平板1、通孔11、储料机构2、杆体21、上盘体22、下盘体23、下料孔231、中心柱24、定位圆环25、推料机构3、滑道31、容置槽311、驱动器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包括平板1,在平板1上设有用于放置内圈的储料机构2,所述的平板1上开有当储料机构2转动时能使内圈逐个掉落的通孔11,所述的通孔11下方设有推料机构3。
储料机构2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用于放置内圈的杆体21,所述的杆体21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在杆体21的上端设有上盘体22,在杆体21的下端设有下盘体23,所述的下盘体23上开有与杆体21一一对应设置的下料孔231。
上盘体22和下盘体23之间固定有中心柱24,所述的中心柱24位于各个杆体21所在圆周的中心。下料孔231上固定有位于杆体21下端外围的定位圆环25。推料机构3包括水平设置的滑道31,所述的滑道31上设有用于接纳内圈的容置槽311,所述的滑道31与驱动器32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平板1、通孔11、储料机构2、杆体21、上盘体22、下盘体23、下料孔231、中心柱24、定位圆环25、推料机构3、滑道31、容置槽311、驱动器3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2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