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力钳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80755.8 | 申请日: | 2011-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7/02 | 分类号: | B25B7/02;H02K1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夹持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电机线圈涨型夹持的大力钳。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大力钳是一种通用型手工工具,广泛应用在生活、工业等各方面,由于大力钳能夹紧被夹物,这就使它成为其他工具钳不能替代的工具,大多数手工用的大力钳由上、下两个钳臂通过销轴和弹簧连接构成,上下钳臂的前端相对内侧构成钳口,钳口为带齿的端面,但是对于一些要求夹紧的面积比较大和表面不允许损坏划伤的工件,例如在对于电磁线宽厚比大于5的线圈进行涨型操作时,采用以往的对付宽厚比比较小的线圈的办法----根据线圈的截面尺寸制作一套卡子,利用卡子将线圈拐角处上下固定,限制它的变形空间的办法已经难以奏效,因为线圈在涨型时它的2个直线边会被涨型机的机械臂拉开并形成一定的角度,而卡子本身是没有夹紧力的,因而在直线边被拉开的同时,固定在线圈拐角处的卡子也会移动,这样卡子卡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不能准确的卡在要卡的位置上,且卡子与线圈的接触面也很难伏贴,从而会形成一定的间隙,增大它的变形间隙,导致线圈的直线边拐角处翻边、变形,线圈的本体绝缘易受到损伤,影响线圈的绝缘性能。而采用普通大力钳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钳口太小,夹持面积太小,依旧无法防止线圈的直线边拐角处翻边、变形,另外因为钳口带齿也会对线圈表面造成损伤,影响线圈的绝缘性能。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在不对工件表面造成损伤前提下对工件的上下固定同时增大夹持面积防止被夹工件变形,现有的大力钳亟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不对工件表面造成损伤前提下,对工件的上下固定同时增大夹持面积防止被夹工件变形,提出的一种大力钳。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力钳,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所述上钳臂与下钳臂通过销轴连接,其中,所述上钳臂和下钳臂前端相对内侧的钳口位置设置有铁块,所述铁块共两块,一块安装在上钳臂的钳口上,另一块安装在下钳臂的钳口上,所述两块铁块的相互接触端面为光滑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块铁块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钳臂和下钳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块铁块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上钳臂和下钳臂上,方便铁块的更换,适应不同工件加工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块的宽度为35mm到6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在不对工件表面造成损伤前提下对工件的上下固定同时增大夹持面积有效防止被夹工件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附图所示,一种大力钳,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所述上钳臂与下钳臂通过销轴连接,其中,所述上钳臂3和下钳臂4前端相对内侧的钳口位置焊接有铁块,所述铁块共两块,上铁块1通过焊接固定在上钳臂3的钳口上,下铁块2通过焊接固定在下钳臂4的钳口上,所述两块铁块的相互接触端面为光滑端面,所述铁块的的宽度为50mm。
本实施例的一种大力钳在对于电磁线宽厚比大于5的线圈进行涨型操作时,采用4个本实施例的大力钳分别夹持住4个线圈直线边拐角处,代替了原来的卡子,成功的防止线圈进行涨型操作的线圈直线边拐角处翻边、变形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一种大力钳利用本身大力钳的夹持力和改进后大力钳特有的大钳口,增大了夹持的面积也避免的因为钳口带齿对线圈表面找出的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块铁块可以采用螺栓或螺钉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上钳臂和下钳臂上,方便铁块的更换,铁块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工件夹持的需要选取,优选的为35mm到60mm,适应不同工件加工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0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辅助提取地菍水溶性多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磨床尾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