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9608.9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枢果;王述良;邹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可调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震是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高裂度的地震力常常引起大量建筑物破坏、倒塌,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风灾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破坏作用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尽管与地震作用相比,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虽然不能引起结构的完全倒塌或者重大的破坏,但是风引起的振动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局部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风荷载也成为控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荷载之一,其引起的振动必须被重视。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结构高度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已经建成数万座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这些建筑投资大多在上千万乃至上亿元,且往往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位于人口比较密集的中心地带,因此如果这些建筑遭受破坏或者不能正常使用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果将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现实问题面前,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控制地震与风荷载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和大幅变形就成为工程结构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传统的方法只是针对结构本身的特点,采用增大结构刚度、增加建筑材料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往往会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因此,在结构上安装控制装置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阻尼器正是这样一种安装于结构之上能够有效控制结构振动的控制装置。目前国内外研究使用的各种阻尼器,对于控制结构水平振动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结构的扭转向振动控制效果较差或没有效果。而建筑结构的扭转振动,尤其是风致扭转振动发生的频率高,对于居住者的舒适度影响较大,应该设计一种使用方便,工作可靠,且十分有效的装置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调整阻尼器液体质量、振荡频率与阻尼有效地降低其扭转向的振动,而且其制作简单和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用于盛装液体的垂直容器管以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与所述垂直容器管底端连通的用于盛装液体的水平容器管,所述水平容器管内设置有用以调节液体的流动速率的阻尼孔。
在上述的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所述水平容器管为一个,所述垂直容器管为两个,该两个垂直容器管的底端分别与所述水平容器管的两端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所述水平容器管和垂直容器管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水平容器管为一个圆周角大于180°小于360°的弧形管。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所述水平容器管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水平容器管和第二水平容器管;所述垂直容器管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垂直容器管、第二垂直容器管、第七垂直容器管和第八垂直容器管;所述第一水平容器管和第二水平容器管均为弧形;第一垂直容器管底端与第一水平容器管一端连通,第七垂直容器管与第一水平容器管另一端连通;第二垂直容器管底端与第二水平容器管一端连通,第八垂直容器管底端与第二水平容器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垂直容器管底端贴靠在第二垂直容器管底端;所述第七垂直容器管底端贴靠在第八垂直容器管底端。
在上述的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所述第一水平容器管、第二水平容器管、第一垂直容器管、第二垂直容器管、第七垂直容器管和第八垂直容器管截面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水平容器管和第二水平容器管内均设置有用以调节液体的流动速率的阻尼孔。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一种环形可调液阻尼器,所述水平容器管为四个,分别为第三水平容器管、第四水平容器管、第五水平容器管和第六水平容器管;所述垂直容器管为八个,分别为第三垂直容器管、第四垂直容器管、第五垂直容器管、第六垂直容器管、第九垂直容器管、第十垂直容器管、第十一垂直容器管和第十二垂直容器管;所述第三水平容器管、第四水平容器管、第五水平容器管和第六水平容器管一端分别与第三垂直容器管、第四垂直容器管、第五垂直容器管和第六垂直容器管底端连通;所述第三水平容器管、第四水平容器管、第五水平容器管和第六水平容器管另一端分别与第九垂直容器管、第十垂直容器管、第十一垂直容器管和第十二垂直容器管底端连通;所述第三垂直容器管、第四垂直容器管、第五垂直容器管和第六垂直容器管底端分别贴靠在第十二垂直容器管、第九垂直容器管、第十垂直容器管、第十一垂直容器管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96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苦味的药物制剂
- 下一篇:一种间歇反应器的简易滗水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