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9491.4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8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方千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F15/14 | 分类号: | B41F15/14;B41F33/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花 测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特别适用于多套色圆网印花机的自动对花检测与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端的圆网印花机的控制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圆网独立传动(即圆网均由各自的电机独立驱动)及伺服控制系统,其原理是通过缩短机械传动误差链来提高同步控制精度,以尽可能地防止“跑花”“错花”现象,从而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和印花精度;然而,所述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不仅会大大提高印花设备的成本,而且在印花精度的改善效果上收效不高,实际中“对花”工作仍是通过人工肉眼对已印制的图案的印花质量及“错花”、“跑花”程度进行对比、判断,并通过停机方式对相应的花网进行调整,该种采用人工调整的方式,对“跑花”“错花”现象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不能实现在线自动判断和调整,印花的质量难以提高,存在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陷,由此会大大制约了纺织印花行业的发展。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圆网印花机的对花调整控制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其采用电子测控技术,实现了在线检测和实时纠正的对花调整,具有高质量印花、高生产效率及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其包括有图像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和圆网调整单元;上述图像检测单元包括若干个CCD摄像头和CCD采集卡,上述圆网调整单元分为若干个与上述若干个CCD摄像头相对应的圆网调控模块,上述若干个CCD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各自电连接至上述CCD采集卡的信号输入端,该CCD采集卡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至上述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该主控单元的信号控制端分别与上述若干个圆网调控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进行双向电连接。
上述圆网调控模块包括圆网驱动模块和位置检测模块,该位置检测模块电连接至上述主控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上述圆网驱动模块与上述主控单元的控制输出端相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其包括有图像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和圆网调整单元;所述若干个CCD摄像头与圆网印花机的各套圆网印花单元相对应,调整过程中,各个CCD摄像头将对应圆网印花单元的花色印制的现场图像经CCD采集卡送至主控单元,该主控单元将现场所采集的信息与预存的各色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运算,如果发现花色图像有偏差,就发出调整指令,给圆网调整单元的相应的各个圆网驱动模块发布运行指令,经由步进电机及精密丝杠组成的圆网调整机构执行并做相应的横向位移,直至达到要求,圆网调整单元还对移位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的数据回馈至主控单元并由其发出调控命令,起到消除机械制造误差的功用。
由此,本案采用了电子检测控制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和实时纠正的对花调整,实现了连续多色印花的自动对花控制,通过对印花过程中每一回花色图案的检测、分析和判断,具有对花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和误差实时纠正功用,从而实现实时调整印花圆网的精准对位,使圆网印花机能连续无误的多色印花,具有提高印花的质量、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标号说明
图像检测单元 1 CCD摄像头 11
CCD采集卡 12 主控单元 2
圆网调整单元 3 圆网调控模块 31
印花圆网 4 上位机 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公知圆网印花机,其控制装置一般都设有送布纠偏系统,其能保证印花过程中的纵向(垂直于送布方向)精度,因此,所述目前“错花”、“跑花”主要现象就是横向上的偏差,故本案提出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其是在原有的控制装置上加装对花测控装置,对纺织布料进行连续多色印花的对花自动控制,其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圆网印花过程中花网的横向相对位置的精确性。如图1所示,本新型一种圆网印花机的对花测控装置,其包括有图像检测单元1、主控单元2和圆网调整单元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9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长丝装置或血管缺损的治疗
- 下一篇:纳米分散体的相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