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8292.1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星 |
主分类号: | B62B1/12 | 分类号: | B62B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折叠式 拉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手拉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同时兼做桌体的多功能折叠式拉车。
背景技术
小型手拉车以其轻便灵活,搬运方便而使其广泛应用于外出购物、人员流动以及货物搬运等场合,较好的解决了人们中短距离情况下搬运一般较大或较重物品所需。为了使小型手拉车更加的轻巧方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拉车,有的具有可折叠功能,有的具有可伸缩功能,还有的兼备两种功能,设计者们设计出各种结构,使其在具备牢固度的情况下更加的小型化,但是不论现在的哪种拉车都只是在搬运时才使用,不搬运时就无法发挥其它功用而被搁置,这样造成工具闲置浪费,占用一定的空间,给生活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折叠式拉车功能单一,不使用时占据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拉车,在其不使用时还可将其展开作为桌体使用而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拉车,包括主支架以及与主支架铰接的把手支架和底座支架,所述主支架底部固定轮轴,所述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滚轮,所述把手支架上固定有与其平面平行的桌面,把手支架底部设定位卡,主支架上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卡合于定位卡处将所述桌面固定于水平位置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包括,所述桌面本体固定于把手支架上,其两侧铰接折叠式桌面。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支架上固定有底座三角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上铰接有底座卡扣连杆,所述底座卡扣连杆前端设为钩状并连接至底座支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搬运货物使用,闲置时亦可将起展开作为桌体使用,不但避免了闲置时造成的空间浪费,而且节省了购买桌子的额外开支,实现一物多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桌体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拉车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支架1,铰接于主支架1上部的把手支架3以及铰接于主支架1下部的底座支架8,所述主支架1底部固定轮轴9,所述轮轴9两端分别固定有滚轮11。所述把手支架3可在主支架1的框架内上下旋转,使其平面与主支架1框架平面平行或垂直。把手支架3上铰接有把手卡扣连杆2,当把手支架3向上旋转至与主支架1框架平面平行时,翻转把手卡扣连杆2将把手支架3锁定于与主支架1框架平面平行的位置处,将把手支架3作为拉车手柄使用。底座支架8底部固定有底座支撑架13,将所述底座支架8向上支起与滚轮11同等高度,使底座支架8保持水平而便于朝本实用新型上装卸货物,作为拉车使用。
把手支架3上固定有与其平面平行的桌面4,所述桌面4可采用金属板焊接或铆接在把手支架3上,或者是用木版、塑胶板等,以卡扣5固定于把手支架3上。且该所述桌面4为双翼折叠式,其本体固定于把手支架3上,其左右两侧分别以合叶铰接折叠式桌面,未使用状态下,左右两侧的折叠式桌面分别向内翻转贴合于桌面4本体上。把手支架3底部设有定位卡6,主支架1上铰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在主支架1框架内上下旋转,当其向上支起卡合于定位卡6处时,将所述桌面4支起固定于水平位置上作为桌面使用;当其垂下时悬靠于主支架1框架上,可起到阻挡物品的作用。
所述底座支架8上固定有底座三角支架12,用于卡住轮轴9,使主支架1不向后倾倒;轮轴9上铰接有底座卡扣连杆10,所述底座卡扣连杆10前端设为钩状并可沿轮轴9旋转,当卡于底座支架8上时,使主支架1不向前倾倒,这样达到主支架1竖立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星,未经赵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8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