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7193.1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康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生态 环境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为生态环境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便利的平台。因此,需要在海岛上设置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来观察海燕,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由于海燕生存环境恶劣,海燕又十分机警,研究人员无法采用通常方法进行跟踪观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掌握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为生态环境研究者提供一个极为有效便利的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光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计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组成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通过一无线网络连接到一基站计算机,所述基站计算机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互联网。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设置有卫星传输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由于使用了包括光、湿度、气压计、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在内的近10种传感器类型数百个节点,系统通过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300英尺外的基站计算机内,再由此经卫星传输至加州的服务器。在那之后,全球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察看该地区各个节点的数据,掌握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为生态环境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便利的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该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由光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计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组成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通过一无线网络连接到一基站计算机,所述基站计算机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互联网。
其中,所述基站计算机与服务器之间设置有卫星传输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由于使用了包括光、湿度、气压计、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在内的近10种传感器类型数百个节点,系统通过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300英尺外的基站计算机内,再由此经卫星传输至加州的服务器。在那之后,全球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察看该地区各个节点的数据,掌握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为生态环境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便利的平台。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康,未经王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7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