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6744.2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5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霞;雷明庆;韩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46 | 分类号: | H02K3/4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05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交流 电机 定子 绕组 引线 头抗振 能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交流电机抗振能力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车上使用的交流电机,其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并头后,引线头呈悬空状态,无支撑,每个引线头之间各自孤立,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刚性结构,且电机定子绕组并头处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规定,该电机定子绕组并头处不能解决电机振动带来的冲击及振动问题,整体抗振及抗冲击能力差,在电机运行中易发生并头处焊接部位脱焊、导线断裂以及绝缘磨损等事故,影响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采用该结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并头处整体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消除由于电机振动给定子绕组并头处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包括多个焊接在一起的绕组引线头形成绕组并头处,其特征在于: 在绕组引线头的绕组并头处,穿入用于支撑绕组引线头的玻璃绳。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绕组引线头的绕组并头处,穿入用于支撑绕组引线头的玻璃绳,通过该简便易行的方法,使整个定子绕组并头处均被玻璃绳穿入,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使绕组并头处有支撑、不悬空,提高了整体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有效解决了电机振动带给定子绕组引线头的冲击及振动问题,消除了电机振动带给定子绕组并头处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在绕组引线头的绕组并头处还包裹有毛毡。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用一种玻璃丝绳将所有的并头处穿起来,串联成一个整体,且在绕组并头处还包裹有毛毡,毛毡能够对绕组并头处起到保护以及缓冲的作用,避免玻璃丝绳与绕组并头处之间的摩擦,而造成对绕组并头处的损坏,同时毛毡的包裹,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绕组并头处稳固的作用,避免其长期使用而脱离,提高其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所述毛毡、引线头以及穿入绕组并头处的玻璃绳被绑扎绳捆绑在一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通过绑扎绳将毛毡、引线头以及穿入绕组并头处的玻璃绳捆绑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该简便易行的方法,使整个定子绕组并头处形成一个整体的、结实的刚性体结构,使并头处有支撑、不悬空,提高了整体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有效解决了电机振动带给定子绕组引线头的冲击及振动问题,消除了电机振动带给定子绕组并头处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质量,提高其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由浸漆并经热烘固化的玻璃绳与毛毡形成的箍环,设置于绕组并头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由于玻璃丝绳以及多孔性毛毡具有良好的吸漆性,使其在浸漆热烘固化后会形成一个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箍环,设置于绕组并头处,通过将每个引线头与箍环绑扎在一起,使定子绕组并头处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其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2、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并头处整体抗振能力及抗冲击能力,消除由于电机振动给定子绕组并头处带来的不良影响;
3、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抗振能力的结构,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的连接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引线头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标记:1-绕组引线头、2-玻璃绳、3-毛毡、4-绑扎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6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