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76481.5 | 申请日: | 201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7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肖承文;王招明;张天军;湛业和;祁新忠;李进福;赵元良;刘长新;海川;朱志芳;陈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 地址: | 841000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快速 接头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在测试管柱上的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
背景技术
测井作业中,如发生电缆快速接头脱落或断裂事故,导致电缆快速接头及以下电缆落入测试管柱中,造成复杂事故。
现有的电缆快速接头捕捉器为简单的“C”型侧开口圆盘,这种结构的电缆快速接头捕捉器存在的缺陷是容易滑脱,安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电缆快速接头以下的电缆脱落到井底的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包括上接头、复位弹簧、对开锥块及下接头,其中,所述上接头的下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下接头的上端设有对开锥块,所述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螺纹连接为一体,且复位弹簧压紧对开锥块。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下端为外螺纹,所述下接头的上端为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对开锥块为两个对应的小锥块,该锥块沿下接头内壁倾斜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安全可靠;正常情况下,可实现拉压力、扭矩的传递及电流、电信号的传输;如发生电缆快速接头脱落或断裂事故时,可捉住(卡住)电缆快速接头,避免电缆快速接头以下的电缆通过测试管柱内孔落于井底,造成复杂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测井电缆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电缆快速接头捕捉短节,包括上接头1、复位弹簧2、对开锥块3及下接头4,其中,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设有复位弹簧2,所述下接头4的上端设有对开锥块3,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与下接头4的上端螺纹连接为一体,且复位弹簧2压紧对开锥块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上接头下端为外螺纹,所述下接头的上端为内螺纹。所述对开锥块为两个对应的小锥块,该锥块沿下接头内壁倾斜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所述测井电缆由上部电缆5、电缆快速接头6、连接电缆7及鱼雷8构成。首先,捕捉短节固定在测试管柱的上部,然后用设当的力向上推动对开锥块3、压缩复位弹簧2,对开锥块3向上打开、通经变大,可通过鱼雷8及连接电缆7;如发生上部电缆5、电缆快速接头6脱落或断裂事故时,复位弹簧2向下压缩对开锥块3,对开锥块3向下移动、通经变小,可通过连接电缆7,无法通过电缆快速接头6及可捉住(卡住)电缆快速接头6,避免电缆快速接头6以下的连接电缆7通过测试管柱内孔落于井底,造成复杂事故。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安全可靠;正常情况下,可实现拉压力、扭矩的传递及电流、电信号的传输;如发生电缆快速接头脱落或断裂事故时,可捉住(卡住)电缆快速接头,避免电缆快速接头以下的电缆通过测试管柱内孔落于井底,造成复杂事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疆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6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油井取样器
- 下一篇:管内预应力钢管桁架组合简支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