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绳尾扣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6080.X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5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祯;谢云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绳尾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绳尾扣,尤指外套体及外套体内部收容的内壳体内部为可供绳带的尾部穿设,通过不同软、硬材质的组配可增加产品的丰富性,并达到软硬不同的触感与强化产品的功能,且可有效降低成本的效用。
背景技术
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则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将多个扣具同时分别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或其它可利用绳带固定的物品上使用,然,扣具通常是利用绳带穿设于其内,即可将绳带二端的头部穿出,再透过一扣具由二头部套入,使扣具可沿着绳带表面移动以调整背包、鞋体或成衣等物品上的开口大小使用。
此外,一般物品所具的拉炼头片或是绳带结尾使用的绳尾扣,大多会利用绳带结合一中空圆筒形的木制品或塑料件固定使用,而必须先将绳带二端尾部穿出于木制品或塑料件内的中空通道,并打一绳结作为挡止定位的结构,即可防止绳带脱出,不过此种作法绳结部分会外露于物品表面,而显得相当的突兀,且不甚美观,使用者也容易不慎拉扯到绳结所造成任意滑脱的情况发生。
再者,亦有业者采用绳带结尾处为直接利用塑料包覆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来一体成型有绳尾扣,其虽可改善绳带的绳结部分直接外露且容易不慎拉扯到绳结的情况发生,但因传统绳尾扣为使用硬质塑料射出所一体成型,并在模具射出成型后绳带的绳结仍然会外露于绳尾扣上的穿孔而显得相当不美观;另,若是绳尾扣为使用硬质塑料包覆射出所一体成型,其虽可具有较佳的包覆性与服贴的效果,不过绳带的绳结于使用者长时间的操作绳尾扣下便容易产生滑动而外露,甚至是造成绳带的绳结任意滑脱、不能确实牢靠地拉住的情况发生。
所以,若能设计出一种可透过绳尾扣结构设计上的改变提高与绳带结合定位的效果,并方便使用者拉动时不易产生滑脱、不舒适感的情况发生,即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创作人有鉴于现有绳尾扣于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透过不断试作与修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始设计出此种绳尾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绳尾扣,包括有外套体及内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套体内部为纵向形成有能收容内壳体的容室,并于容室横向贯通有能供至少一条预设绳带的尾部穿设的通道;该内壳体内部为纵向形成有定位部,并于定位部对应于外套体的通道处横向贯通有能与容室相连通的对位孔,且对位孔周缘接着与定位部连接处形成有能供预设绳带的尾部挡止于其上的止挡面。
其中,该外套体的通道二侧壁面处为具有穿孔,并使预设绳带的尾部由穿孔处直接穿出,再穿设于内壳体的对位孔内打一绳结,或能利用定位件结合定位于尾部处来挡止于对位孔周缘处的止挡面上形成挡止定位。
其中,该定位件为一铆钉、套环、串珠或夹持片。
其中,该外套体的通道周缘接着与容室连接处形成有抵持面,并使内壳体外部为横向抵持于抵持面上形成迫紧状态。
其中,该内壳体的对位孔为能供预设绳带的尾部穿设于定位部内部,并打一绳结,或能利用定位件结合定位于尾部处来挡止于对位孔周缘处的止挡面上形成挡止定位。
其中,该定位件为一铆钉、套环、串珠或夹持片。
其中,该外套体内部的容室为小于内壳体外部尺寸大小,并使内壳体由外套体上方的开口处纵向推入于容室内形成迫紧的状态。
其中,该外套体的容室内壁面处与内壳体外侧周边处为设有呈相对应的扣持部与卡扣部,且内壳体的卡扣部与外套体的扣持部为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凸扣与凹槽。
其中,该外套体与内壳体为不同的软、硬材质所分开制成,且外套体相较于内壳体的材质具有软质弹性。
其中,该外套体为软质塑料射出所一体成型,并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而内壳体则为硬质塑料射出所一体成型。
其中,该外套体与内壳体为硬性或软性材质所制成。
其中,该外套体与内壳体外部为分别设有按压部或装饰部,且按压部、装饰部表面上具有各种颜色、纹路、图案或镂空部位,用以作为装饰性设计或是止滑效果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6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膨胀型隧道防火防霉涂料
- 下一篇:替比培南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