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75604.3 | 申请日: | 201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业亮 |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608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呼吸道 电子 雾化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矿企业、车辆的增多、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呼吸气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传统临床治疗鼻腔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气管疾病,通常惯用口服药物法或静脉点滴疗法。口服药物经肠胃吸收,造成全身用药量大,病变局部浓度低,药效较差,副作用较大;有些药物口服给药不易吸收或存在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药效。静脉点滴药物不能直达病灶,药物利用率较低。
随着技术的发展,吸入剂是当今颇富应用前景的药剂学新剂型,其产品特征为经口或鼻腔吸入,包括采用各种含化学抛射剂的传统气雾装置、喷雾装置或粉雾装置。药物吸入剂的优点是直接作用于咽喉呼吸道患部,患部局部的浓度很高,而全身吸收的量最小,药物利用率高、作用迅速。而传统的化学抛射剂氯氟烷,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将禁止使用,我国于2010年全面禁止开发、生产或使用氯氟烷抛射剂产品。传统气雾剂的改进是使用新型化学抛射剂替代氯氟烷,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研发工作难度和风险高,且新的化学抛射剂终究是化学合物成分,需要长期的实验和观察,开发周期长。而一般的液体喷雾剂雾滴较大,仅适用于口腔使用,难以实行下呼吸道给药。为此研究新型的吸入剂施药设备就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开关、超声波雾化器和药液腔,所述的壳体界定安装空间,所述的电源、开关、超声波雾化器和药液腔在外壳内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布置;所述的电源、开关、超声波雾化器电连接;所述的药液腔设有滤网,可透过由超声波雾化器雾化后的药液。
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关为点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呈管状。
进一步地,还设有呼吸罩,所述的呼吸罩为设有安装孔的软胶构成,使用时所述呼吸罩通过安装孔穿入壳体后端固定。
进一步地,还设有延长软导管,所述的延长软导管的一端设有连接帽套接于壳体后端,另一端呈圆头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源为充电电池。
使用时,按下开关,超声波雾化器通电运行,将药液腔中的药液雾化,雾化的药液透过滤网喷出,使用即可以吸入药液。使用者可以配合呼吸节奏操作开关,减少药液浪费,并可配合呼吸罩或延长软导管使用,可实现更佳的给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采用超声波雾化器将药液雾化,便于鼻腔、咽喉、肺部吸收,对鼻腔炎、咽炎、气管炎等呼吸气管疾病施药有特效,而且无痛苦,而且控制,适于老年人和小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包括壳体1、电源2、开关3、超声波雾化器4和药液腔5,所述的壳体1呈管状,界定安装空间10,所述的电源2、开关3、超声波雾化器4和药液腔5在外壳1内由前端11至后端12依序布置;所述的电源2、开关3、超声波雾化器4电连接;所述的药液腔5设有滤网50,可透过由超声波雾化器4雾化后的药液。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源2为充电电池。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开关3为点动开关。
本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的使用过程如下,在药液腔5中加注药液后将其放回壳体1中,按下点动开关3即可启动超声波雾化器4。超声波雾化器4通电运行,将药液腔5中的药液雾化,雾化的药液透过滤网50喷出,使用者即可以吸入雾化药液。使用者可以配合呼吸节奏操作开关3,减少药液浪费。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便携呼吸道电子雾化给药器,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呼吸罩6,所述的呼吸罩6为设有安装孔60的软胶构成,使用时所述呼吸罩6通过安装孔60穿入壳体1后端固定。
通过安装呼吸罩6,可将雾化的药液限定在呼吸罩6内,未了减少外界的干扰,尤其适于小孩使用,可使吸入的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业亮,未经刘业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5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