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4960.3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乐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鱼缸 粪便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缸过滤装置多用于养鱼器具中净水补氧的装置,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粪便等污物以保持水体清澈、氧气充足、无有害物质、无污染,从而适合鱼的生长,同时鱼缸设置了过滤装置才可养好鱼并少换水。该类过滤器的过滤方式通常包括物理过滤、生化过滤、化学过滤,其中的物理过滤是利用机械方法将水中较大的颗粒隔出掉,如剩余的饲料颗粒、死亡鱼只的尸骨、鱼体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表粘液等,一般多使用海绵、喷胶棉、细网目的尼龙网、棕榈叶纤维等,通常设置在过滤系统的初始端,便于清洗;其中的生物过滤培养有益菌,通过细菌分解有害元素,如氨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其中的化学过滤则是利用化学制剂除去水杂质的办法。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过滤水不同,鱼缸内所产生的粪便、食物残渣在过滤时给鱼缸过滤系统的造成了较重的负担且在过滤之后需要进行多次清洗,即过滤的不够彻底,同时也给过滤器的使用性能及维护带来一定的缺陷。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离心力原理、能有效分离粪便及残渣、稳定水质、大大降低鱼缸过滤系统的负担、减少清洗频率、免维护的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包括收集杯与分离桶,所述收集杯与分离桶之间通过收集管连通,所述收集管顶端插入收集杯内部而此收集管下部伸入至分离桶底部;所述分离桶顶部两侧分别开设与鱼缸连接的进水口、与过滤系统连接的出水口;位于分离桶内部的收集管管段外围形成一螺旋流道。
对于密封过滤系统,所述位于收集杯与分离桶之间的收集管上安装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该粪便分离器连接在鱼缸过滤系统中,能将大部分粪便、食物残渣等分离并收集,大大降低了鱼缸过滤系统的负担,减少了清洗频率;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水质、收集杯便于清洗、分离器免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的应用于密封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收集杯;2、分离桶;3、进水口;4、出水口;5、螺旋流道;6、收集管;7、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包括收集杯1与分离桶2,所述收集杯1与分离桶2之间通过收集管6连通,此收集管6顶端插入收集杯1内部而此收集管6下部伸入至分离桶2底部,此收集杯1另外开设一排污口以降所收集的污物排出;所述分离桶2顶部两侧分别开设与鱼缸连接的进水口3、与过滤系统连接的出水口4,同时,自进水口3进入的待处理水以切线方向进入分离桶2并快速向下旋转于收集管6外围形成一螺旋流道5;另外,与上述开放式过滤系统不同,该装置若应用于密封过滤系统,则位于收集杯1与分离桶2之间的收集管6上安装排污阀7。
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鱼缸粪便分离器,此分离器作为前置连接,首先其进水口3接鱼缸脏水,出水口4接到过滤系统即可,开始工作时,利用离心力原理,进水口3的水流通过切线方向进入分离桶2后快速旋转;鱼排泄的粪便、未吃完的食物残渣等比重稍大的物体,会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桶壁并下沉聚集,通过最底端的收集管6抽上去,收集到收集杯1,可应用于在于开放式的过滤系统中(如溢流底部过滤、虹吸底部过滤等),污物则直接自动收集到收集杯1中;或可应用于密封过滤系统中(如过滤桶),污物聚集在桶底部,需要手动开排污阀7,将污物排入收集杯1。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乐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乐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4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防裂弹性涂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