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料阀门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4814.0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倪小青;廖青松;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14 | 分类号: | B28C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料 阀门 装置 具有 混凝土 搅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卸料阀门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迅猛发展,客户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品质,同时追求更优越的环保性能。混凝土搅拌站正常工作生产混凝土时,需要往搅拌主机内投集料(砂、石、水和粉料等),主机开始搅拌混凝土时,骨料(砂、石)先暂存在骨料待料斗中,开始往主机内投送骨料时,骨料经由设置在骨料待料斗底部的卸料阀门装置,阀门门板一旦打开,存储在待料斗中的骨料即投入搅拌主机。现有的卸料阀门装置的侧面一般都用4块平直的钢板安装并封闭,由于搅拌设备钢结构主楼框架及骨料待料斗,在存储骨料和投放骨料时,产生的变形量不一样,安装在卸料阀门装置侧面的围板承受拉、压的交变应力,经过多次运行后,某些围板产生裂纹,甚至严重的被剪断。由于骨料砂和石中一般都会含有一定量的水,若搅拌设备在下雨天运行时,砂、石中含水量将更大,当卸料阀门装置侧面围板有裂纹,或是围板有间隙时,水将从侧面渗透出来,导致卸料阀门装置出现漏水现象。另一方面,主机盖顶部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喷头喷出的水呈散射状,部分的水飞溅到卸料阀门装置侧板上,当卸料阀门装置侧面围板有裂纹,或是围板有间隙时,水将从侧面渗透出来,直接流到主机盖上,由于混凝土集料中都添加了液态添加剂,并带有腐蚀性,从而污染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拉裂的卸料阀门装置,用于连接骨料待料斗与搅拌主机,卸料阀门装置包括:斗阀门组件及导料槽组件,斗阀门组件与导料槽组件活动连接,该卸料阀门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斗阀门组件的侧面与导料槽组件的侧面的密封弹性垫圈,密封弹性垫圈预留弹性变形量。
进一步地,密封弹性垫圈通过在中间部分设置弯曲褶皱结构预留弹性变形量。
进一步地,密封弹性垫圈中间部分的弯曲褶皱结构为“V”形、弧形、波浪形或S形结构。
进一步地,卸料阀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密封弹性垫圈外侧的密封连接板,密封连接板的尺寸与密封弹性垫圈的尺寸相适应。
进一步地,密封连接板为平直的钢板或者为预留弹性变形量的钢板。
进一步地,密封连接板通过在中间部分设置弯折结构预留弹性变形量。
进一步地,卸料阀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斗阀门组件的侧面与密封弹性垫圈之间的侧板,侧板的下端部向内弯折。
进一步地,导料槽组件包括:导料槽垫板、导料槽、围板;导料槽垫板固定安装在导料槽顶部侧面上,并与斗阀门组件活动连接;围板固定安装在导料槽垫板的顶部;围板顶面的高度高于侧板底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侧板安装在斗阀门组件中的阀体垫板的侧面上;侧板顶面的高度高于阀体垫板顶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侧板的下端部与斗阀门组件及围板均分离设置。
进一步地,密封弹性垫圈为密封橡胶垫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设备,包括上述卸料阀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门装置实施例通过密封弹性垫圈预留弹性变形 量,能防止出现拉裂,阻止水渗透,粉尘外泄,提高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料阀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料阀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卸料阀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设备实施例中卸料阀门装置100用于连接骨料待料斗300与搅拌主机200,具体操作时,其可以安装在骨料待料斗300底部的法兰盘上;当卸料阀门装置100关闭时,骨料待料斗300可以起到暂存骨料的作用;当卸料阀门装置100开启时,骨料投放入搅拌主机200,搅拌主机200搅拌集料生产出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4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