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口腔治疗中的一次性牙齿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3859.6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宁 |
主分类号: | A61C5/12 | 分类号: | A61C5/12;A61C19/06;A61B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16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口腔 治疗 中的 一次性 牙齿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治疗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牙齿支撑架。
背景技术
医生在病人口腔内进行补牙,拔牙,洁齿,治疗牙周疾病及脱敏、修冠等治疗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操作期间病人需要一直张口配合,才能使医生完成能做的医疗工作。医生在操作中往往为了视野清晰需要病人尽力张口,这样一来病人张口时间较长,很容易疲劳。多数病人不能坚持,需要间断时间的休息和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但由于钻牙冲洗的液体较多,影响视野,因此操作者需要病人多次吐出,造成病人就诊时间延长,也使未就诊的病人等候时间拖延。同时,也造成增加了口腔科医生的工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口腔治疗中的一次性牙齿支撑架,可以在口腔治疗中辅助患者坚持较长时间的张口姿势,避免由于口型的变化而影响医生的视野范围,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口腔治疗中的一次性牙齿支撑架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该支撑架包括一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由相互联接的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构成,所述上支撑体和所述下支撑体采用无毒的软性PVC材质;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下支撑体之间为螺纹联接;位于所述主体的轴向两端部均设有牙齿支撑槽和位于牙齿支撑槽两侧的防滑突起,在其中一个防滑突起上设有一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中套有防脱软线。
本实用新型用于口腔治疗中的一次性牙齿支撑架,其中,所述牙齿支撑槽的两侧面均为支撑斜面,所述牙齿支撑槽的横截面的轮廓为梯形。所述上支撑体或所述下支撑体上标记有一箭头,所述箭头的指向与所在支撑体上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主体上至少设有一个夹槽,所述夹槽内设有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让患者咬住该牙齿支撑架,该牙齿支撑架可以起到口腔张开的支撑作用,从而避免患者张口疲劳。避免由于疲劳而改变张口姿态对医生视野的影响,可以保证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另外,在主体上穿有防脱软线,可以避免因支撑架滑落而出现脱落或误吞的情形。还有,在支撑架的主体上设有软管夹槽,夹槽夹住软管,使用时,软管的一端放置于口腔内合适的位置,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负压吸附装置,可通过负压吸引将口腔内的分泌物定时或持续吸引排出,避免病人咽下分泌物,或由于口腔内存留有较多的分泌物而影响医生操作。该牙齿支撑架为一次性使用,用完弃之,避免了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牙齿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一次性牙齿支撑架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一次性牙齿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牙齿支撑架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
1-防滑突起 2-支撑斜面 3-上支撑体
4-牙齿支撑槽 5-指示箭头 6-下支撑体
7-防脱软线 8-穿线孔 9-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口腔治疗中的一次性牙齿支撑架,包括一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由相互联接的上支撑体3和下支撑体6构成,所述上支撑体3和所述下支撑体6采用无毒的软性PVC材质;所述上支撑体3与所述下支撑体6之间为螺纹联接;位于所述主体的轴向两端部均设有牙齿支撑槽4和位于牙齿支撑槽4两侧的防滑突起1,所述牙齿支撑槽4的两侧面均为支撑斜面2,所述牙齿支撑槽4的横截面的轮廓为梯形,为了避免发生脱落或误吞,在其中一个防滑突起1上设有一穿线孔8,所述穿线孔8中套有防脱软线7。
根据每个使用者张口幅度的不同,在所述上支撑体3或所述下支撑体6上标记有一箭头5,所述箭头5的指向与所在支撑体上螺纹的旋向相反,按照箭头方向旋转该支撑体,可以使得上下两个支撑体沿轴向伸展,当旋转调整到合适的长度时,即可放入使用者的上、下颌牙之间。
由于在张口治疗过程中,会有分泌较多口水和分泌物的自然生理现象,为了避免病人咽下分泌物,或由于口腔内存留有较多的分泌物而影响医生操作,本实用新型牙齿支撑架的主体上至少设有一个夹槽9,图4示出了在主体上设有一个夹槽9,在所述夹槽9内设有软管(图中未画出软管)。使用时,软管的一端放置于口腔内合适的位置,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负压吸附装置,可通过负压吸引将口腔内的分泌物定时或持续吸引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宁,未经陈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3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