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叶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2810.9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7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谢凯华;谢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凯华 |
主分类号: | B01D29/39 | 分类号: | B01D29/3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14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叶滤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叶滤板。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2009年申请的专利ZL200920240644.2中公布的一种叶滤板,其中公布的叶滤板,包括滤板本体,在滤板本体的表面布满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竖向凹槽和横向凹槽之间的滤板本体上均匀设置多个方形凸起,在滤板本体的前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液孔和第二吸液孔,后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在左板和滤板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吸液孔和第三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在右板和滤板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二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在集液流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管路接口。这种叶滤板结构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叶滤板的两侧面上容易发生过滤物吸附现象,这样一来容易造成过滤效果下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是由于两侧面上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叶滤板,通过对叶滤板两侧面进行改进,解决叶滤板两侧处容易吸附过滤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叶滤板,包括滤板本体,在滤板本体的表面布满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且在滤板本体中设有集液流道,其特征在于,在叶滤板本体两侧面处设有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
在所述滤板本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为阶梯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滤效率高,滤液流动阻力小,流道通畅,无短路或吸力不足现象,过滤均匀,尤其是消除了叶滤板两侧面过滤物料吸附堵塞的现象,物料洗涤无死角,洗净度高,水洗速度快,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局部放大图
图中:2吊耳,3管路接口,5环形沟槽,6凸起,7凹槽,7’凹槽,8集液流道,9滤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叶滤板,其结构包括滤板本体9,滤板本体9上部对称设置吊耳2,在滤板本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孔为阶梯孔。在滤板本体9的表面布满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7,竖向凹槽7和横向凹槽7之间的滤板本体9上均匀设置多个方形凸起6,同样的,在叶滤板本体两侧面处设有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7’,用于疏导侧面的过滤液。在滤板本体9的前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液孔和第二吸液孔,后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滤板本体9内设置有与第一吸液孔和第三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8,滤板本体9内还设置有与第二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在集液流道8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管路接口3。
滤板本体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环形沟槽5,且环形沟槽的断面为内部空间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的,当通过软质压条嵌压在环形沟槽5内将滤布固定,且可以将滤布固定结实,防止脱落。
使用时,将滤布固定于滤板本体9上,将滤板本体9浸没于充满悬浮液或洗涤液的敞口贮槽中,液体穿过滤布,穿过滤布的液体自上而下沿滤板本体9 上的凹槽7下流至滤板本体9底部的吸液孔,从吸液孔进入的液体沿集液流道8从管路接口3处进入到真空室。在叶滤板本体两侧面处设有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所以侧面过滤物也不会发生吸附现象。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凯华,未经谢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2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