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下料系统软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2486.0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沈旭明;黄志强;赵维东;蔡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系统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下料系统连接方式,特别是转炉下料系统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转炉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料,基本上是通过下料系统进入转炉中,这些原料在下降过程中,中间需经过振动给料器,定量下到称量斗中,这一环节产生了大量的粉尘。
现有结构为:料仓的下料管保有间隙套合在振动给料器的进料口管内圆内,同样振动给料器的下料管保有间隙套合在称量斗的进料口管内圆内。两对下料管与进料口管之间为了振动、自由状态的称重要求,不能刚性连接。从而两管是有间隙非接触式套合,而这间隙产生了大量的粉尘,也就是说基于振动给料器工作原理,它不能有牵制外力,否则,一会影响振动频率、降低振动效率、使下料速度下降,二会给下端的称料产生误差、不利于控制转炉工艺参数,从而影响转炉冶炼,所以不能用刚性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炉下料系统软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包括料仓下料管与振动给料器进料口管的对接付、振动给料器下料管与称量斗进料口管的对接付,其特征在于:两个对接付同样由法兰盘、橡胶软套、压合环组成,下料管轴向长度缩短后其下沿焊接一个法兰盘,进料口管上沿焊接一个对应的法兰盘;橡胶软套结构为截面为两侧外凹状的半圆环上下分别连体延展一段管状体,管状体上下外沿分别径向连体延展一个对应于法兰盘的法兰状体;压合环为环状体,其外圆直径与法兰盘外径相等,其内圆直径大于橡胶软套的管状体外圆直径;若干根螺栓分别穿过一个压合环、橡胶软套上法兰体、下料管法兰盘三者对应孔实施固定连接,若干根螺栓分别穿过一个压合环、橡胶软套下法兰体、进料口管法兰盘三者对应孔实施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转炉下料系统软连接方式后,下料过程中不再产生粉尘,炼钢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接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料仓6下料管5与振动给料器7进料口管1的对接付8、振动给料器7下料管5与称量斗9进料口管1的对接付8,其特征在于:两个对接付8同样由法兰盘4、橡胶软套2、压合环3组成,下料管5轴向长度缩短后其下沿焊接一个法兰盘4,进料口管1上沿焊接一个对应的法兰盘4;橡胶软套2结构为截面为两侧外凹状的半圆环上下分别连体延展一段管状体,管状体上下外沿分别径向连体延展一个对应于法兰盘4的法兰状体;压合环3为环状体,其外圆直径与法兰盘4外径相等,其内圆直径大于橡胶软套2的管状体外圆直径;若干根螺栓分别穿过一个压合环3、橡胶软套2上法兰体、下料管5法兰盘4三者对应孔实施固定连接,若干根螺栓分别穿过一个压合环3、橡胶软套2下法兰体、进料口管1法兰盘4三者对应孔实施固定连接。
橡胶软套2封闭了粉尘,同时又实现下料管5与进料口管1软对接,满足振动、称重双功能要求。从而实现由料仓6、振动给料器7、称量斗9之间的密闭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2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动力耦合装置
- 下一篇:一级踏步纯电动底盘储气筒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