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温计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2201.3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涂耀顺;卢少光;蓝荣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益源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77/08 | 分类号: | B65D77/08;B65D85/2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林天普;丁德轩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温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盛装体温计的体温计盒。
背景技术
如图3所示,目前医院里广泛使用的体温计,包括水银头01和体温显示臂02,水银头01的横截面外缘尺寸一般小于体温显示臂02的横截面外缘尺寸(水银头01的横截面外缘通常为圆形,体温显示臂02的横截面外缘通常呈三角形),体温显示臂02与水银头01之间具有一锥形过渡段03,锥形过渡段03的大端接体温显示臂02、小端接水银头01。整个体温计的外壳由玻璃制成一体。
在医院里,医护人员为病人测量体温时,通常需要携带多个体温计,完成各病人的体温测量后再收集体温计。但目前尚未有专门用于盛装体温计的容器,医务人员一般使用托盘或杯子放置体温计,未能将各体温计分隔开,托盘或杯子中的体温计容易相互碰撞而折断或破碎,特别是水银头与锥形过渡段之间的连接部位较为脆弱,体温计特别容易在该连接部位折断,导致体温计损坏。
而且,使用过的体温计通常应经过水银柱下降复位、消毒(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用清水清洗)等处理过程后,方可再次使用。目前已有体温计复位仪,通过离心力作用使水银柱下降复位,现有的体温计复位仪包括电动机和旋转盘,旋转盘与电动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旋转盘上表面设有若干个体温计放置槽(体温计放置槽上面通常还加装压板或盖子),体温计置于体温计放置槽中,通过电动机带动旋转盘旋转,使放置在体温计放置槽中的体温计的水银柱下降复位。这种体温计复位仪使用时,虽然能够将各体温计分隔开,并使体温计保持在较为固定的位置,有效防止体温计相互碰撞而损坏;但完成复位后,需要先将体温计从体温计放置槽中取出,再另外用托盘或杯子盛装体温计,一方面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托盘或杯子中的体温计容易相互碰撞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温计盒,这种体温计盒能够同时盛装多个体温计,并对体温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体温计损坏。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体温计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上设有多个体温计容置单元;体温计容置单元包括上插孔和下插孔,上插孔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与体温计上的体温显示臂相匹配,下插孔具有能够与体温计上的锥形过渡段作接触配合的内壁。
上述盒体中具有位于下插孔下方的水银头容置腔,水银头容置腔能够容纳各体温计的水银头。水银头容置腔可为一整体,将体温计放置到体温计容置单元中后,各体温计的水银头均处于该水银头容置腔内,且各体温计的水银头之间具有间隙;为增加体温计盒的强度,可在水银头容置腔内设置若干加强肋条。水银头容置腔也可被分隔成多个水银头容置腔单元,水银头容置腔单元与下插孔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地连通,将体温计放置到体温计容置单元中后,体温计的水银头处于对应的水银头容置腔单元中,水银头与水银头容置腔单元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水银头容置腔单元构成体温计容置单元的一部分。
上述下插孔通常是与体温计上的锥形过渡段相匹配的上大下小的锥形通孔。上述下插孔也可以是圆柱状通孔,圆柱状通孔的横截面直径与锥形过渡段中部的某个部位外径一致,此时,下插孔内壁的顶端与锥形过渡段作接触配合。
盒体上的每个体温计容置单元可放置一个体温计,各体温计放置在不同的体温计容置单元中,可有效防止体温计相互碰撞而损坏。体温计的水银头穿过下插孔,并位于下插孔下方的水银头容置腔中;锥形过渡段处于下插孔中,锥形过渡段的外侧面与下插孔的内壁接触,可阻止体温计往下掉落;体温计的体温显示臂处于上插孔中,体温显示臂外表面与上插孔内壁之间通常留有一定间隙。上插孔和下插孔共同对体温计进行限位,体温计上与体温计容置单元接触的部位为体温显示臂和锥形过渡段,而水银头不与体温计盒直接接触,因此可有效避免水银头与锥形过渡段之间较为脆弱的连接部位折断,对体温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益源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益源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2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