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锂电UPS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0881.5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易爱平;高仲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高新开发区锦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ups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以及微电机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或移动式一体机的新型锂电UPS。
背景技术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整流器、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稳压稳频的交流电源。主要利用电池等储能装置在停电时给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需要持续运转的工业设备等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大多采用钴酸锂和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而钴酸锂和锰酸锂在强烈的碰撞下会产生爆炸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而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且不能经常挪动,不适于作为移动设备的UPS电极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锂电UPS,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型锂电UPS,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充电器、蓄电电池、转换控制器和逆变转换装置,其中,充电器连接市电输入接口用于对蓄电电池充电,蓄电电池连接普通插头用于输出放电,而逆变转换装置则在两端分别连接转换控制器以及充电器;所述蓄电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电量存储元件,且在充电器与蓄电电池之间连接有继电器用以保证设备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器上连接有蜂鸣器,当电池电量不够时,蜂鸣提示用户请及时连接市电或保存数据关闭电脑。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电量指示器以及充放电提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有市电输入时,市电直接输出供给负载,并同时给蓄电电池充电。无市电时自动连接蓄电电池,由电池供电经过逆变转换装置输出稳定的220V电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装配容易,其蓄电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蓄电元件,比容量高、充放电平稳、循环性能好、热稳定性高、安全可靠,因而非常适用于对安全性、循环寿命、功率特性、使用成本等极敏感的电池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新型锂电UPS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其外壳3两侧分别开有透气层1,此外,在外壳3壳体的上侧面还开有开关6、电量显示屏5以及提示灯7,其侧旁还开有电量输入插孔10以及电量输出插孔11。
蓄电电池2通过固定带固定在外壳3壳内的左下位置,其正上方设置有两个继电器4,而在外壳3壳内的右上方则设置有充电器13、控制器8和逆变转换装置9,同时,在充电器13上还设置有报警用的蜂鸣器12。
本实施例作为医院服务站电脑UPS使用时,打开锂电UPS的开关6,在电量输出插孔11插好电脑电源线即能给电脑提供电源。
作为移动无线查房的电源使用时,在电量输入插孔10插好市电输入插头,这时锂电UPS使用的是市电供电,并同时给蓄电电池2充电;需查房时,拔下电源输入插头即可,锂电UPS自动转换为蓄电电池2供电。
当蓄电电池2电量不足时,蜂鸣器12报警,提示用户请尽快连接市电或保存数据关闭电脑,提示灯7为红色时表时在充电,变绿色时表示已充满。
在本实施例中,电量显示的是蓄电电池2电量,28V以上时表示电量充足,23V以下时表示电量所剩不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高新开发区锦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高新开发区锦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0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