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转接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0335.1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薛朋余;赵小平;李小亮;卢杉;任春艳;孙丽;程军;张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2 | 分类号: | F01M5/02;F01M11/0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转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转接体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对机油温度的冷却和加热控制是通过发动机本身水套的循环水控制的,即在靠近发动机的机油缸的主油道和机油滤清器处发动机缸体本身设置间接水冷热交换器,对机油温度的控制完全取决于水套内的水温,然而在冬天寒冷的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起动时的水温较低,无法给机油加热到合适温度,机油对发动机系统无法起到好的润滑作用,降低发动机各部件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通过机油转接体将机油缸内的机油由发动机导出并通过相应的间接水冷热交换器对其进行加热;而在对发动机的性能试验和出厂试验中,有时为了不破坏油底壳,也需要通过机油转接体从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主油道中取油,机油经间接水冷热交换器恒温后再由发动机缸体的缸体主油道中回去,以实现机油的恒温。
机油转接体为发动机的试验和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现有的机油转接体的结构如中国专利201020161711.4公开的“一种带转接座的机油滤清器”,包括转接座,转接座内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突出于所述的转接座并固连有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具有由过滤层隔开的内腔和外腔,连接管内开始有连通转接座外部与内腔的主油道,转接座内还分别设有独立设置的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即间接水冷热交换器的第一油道和用于连通相应机油恒温装置和相应油泵的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外腔连通,另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第二油道的两端均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使用时,主油道的一端与相应缸体润滑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内腔连通,在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之间连通机油恒温装置,机油泵将需要恒温的机油由第二油道送入循环系统,并经机油恒温装置恒温后流入机油滤清器的外腔,外腔的机油经过过滤层的过滤后到达内腔并经主油道进入相应的缸体润滑油道,如此完成一个循环。
但是现有机油转接体存在的缺点在于:在发动机缸体与转接座之间需要设置用于机油由发动机缸体进入转接座和机油由转接座进入发动机缸体的相应管路,而且管路布局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管路连接优化且自带滤清器的机油转接体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机油转接体组件,包括转接座及其后端密封装配的具有内、外腔的机油滤清器,转接座内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安装孔,安装孔中穿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向后延伸至转接座外并与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固连,连接管内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且后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内腔连通的主油道,所述的转接座内独立设有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的第一油道,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至转接座外并用于旋入相应的发动机缸体内以使所述主油道的前端与相应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第一外螺纹段,转接座前端面上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用于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的前连通槽,所述的转接座内还独立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前连通槽连通,转接座前端面上于前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发动机缸体贴合密封装配的前密封结构。
所述连接管通过其后端设置的第二外螺纹段实现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固连,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下方的连接管外周设有用于相应扳手输入扭矩的多边形扭矩输入段。
所述的转接座后端面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后连通槽。
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于后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实现所述转接座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密封装配的后密封结构,所述后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的后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后环形安装槽内的后O形密封圈。
所述的前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前端面的前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前环形安装槽内的前O形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0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