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感应氩氧喷粉精炼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69881.3 | 申请日: | 201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魁;吴云凌;张伯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占魁 |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C21C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感应 氩氧喷粉 精炼炉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精炼钢机械,具体说是一种用于精炼合金钢的感应炉。
二、背景技术
目前对高合金钢类的低碳、超低碳不锈钢,低碳、低合金高强度钢以及其它高纯度合金钢,一般均是采用从初炼到精炼二步完成的。如“AOD 炉外精炼炉”、“SL钢包喷粉精炼装置”和“LF真空电弧加热钢包炼法”中所采用的装置。由于从初炼到精炼,在中间倒包环节浪费时间;钢液与大气接触降温大,吸收有害气体多;增大了炼钢车间的面积;加大了庞大的设备投资资金。虽然中国专利公开了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 01273596.5”、名称为“新型感应氩氧喷粉精炼高合金钢炉”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炉体加温不均匀导致所精炼钢的精度有限。又由于加温不均匀导致炉容积有限。为了达到均匀加热,只能不断的通电或者不断通往氩气导致用电量或者用气量过多等。目前也有在感应炉上使用双线圈感应器或者多线圈感应器,其中双线圈是并排缠绕方式的,对提高炉体均匀加热的效果不太显著。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1986196 U”、名称“一种感应加热炉线圈组”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包含了多个彼此独立的线圈组,但它是为了解决升温快,梯度加温以满足加热时间短的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感应炉存在的加温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感应氩氧喷粉精炼炉。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新型感应氩氧喷粉精炼炉,包括感应炉体、置于炉体上部的炉盖,具体的结构是在炉体上设置多组感应线圈,所述的线圈由铜管绕成,铜管的内部形成水腔,每个所述线圈均包括进电端和出电端,并且包括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一般在在炉体上设置四组线圈A、B、C、D,其中线圈组A与线圈组C的进电端并联,线圈组A与的线圈组C的出电端并联,两端部再与甲电源连接;线圈组B与线圈组D的进电端并联,线圈组B与线圈组D的出电端并联,两端部再与乙电源连接。即为交错绕组方式制作线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炉体与炉盖之间加装加高炉体。
又进一步在炉盖上设置吹氧喷粉管,加精练剂管,取样测温定碳定氧副导向管,排烟除尘管。
再进一步在炉盖上设置电子摄像孔。
更进一步在炉体底部设置氩~氮气连接组合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感应器所使用的多组线圈之间呈交错绕组的方式,既解决了炉内炼钢加热均匀的问题又节省了能耗,使精炼钢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其中脱氧、脱碳、脱磷、脱硫都在双零以下。根据需要可以将炉体的容积增加。使用该感应炉,操作简单,安全同。既节省了投资成本,也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请参见附图1、附图2,下面对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新型感应氩氧喷粉精炼炉,包括感应炉体10、置于炉体上部的炉盖1,具体的结构是在炉体10上设置多组感应线圈,所述的线圈由铜管绕成,铜管的内部形成水腔,每个所述线圈均包括进电端和出电端,并且包括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其中多组感应线圈可以是两组、三组或者四组,如果组数过多既浪费资源又浪费能耗。
本实用新型推荐使用偶数组感应线圈。线圈的缠绕方式以四组为例,四组线圈分为A、B、C、D,其中线圈组8A与线圈组8C的进电端并联,线圈组8A’与的线圈组8C’的出电端并联,两端部再与电源11A连接;线圈组8B与线圈组8D的进电端并联,线圈组8B’与线圈组8D’的出电端并联,两端部再与电源11B连接。如果使用两组或者三组线圈,可以参考上述的交错缠绕方式。使用这种线圈交错缠绕方式的感应炉,炉内熔融的钢水上下翻腾,搅拌特别均匀。一般的感应炉在加温搅拌时还要通入氩气增加搅拌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炉在加温期间不用氩气也能达到搅拌充分、均匀的效果。只有当温度低需要脱碳、脱磷时才使用氩气来增加搅拌的效果。使用这种线圈交错缠绕方式的感应炉,由于其内部钢水是上下翻腾进行搅拌的,所以可以增大炉体的容积,由一般60到70吨的增加到60到100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炉体10与炉盖1之间加装加高炉体块6。在未加高炉体块6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炉盖1上的管进行吹氧、加反应剂时,飞溅起的钢水易将管口损坏,有了加高炉体块6增加了炉内钢水与管口之间的距离,因而可以避免所述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占魁,未经张占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模具钢板坯的喷水淬火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培养器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