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减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9839.1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彦;张强;李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芳;郭鸿禧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减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减压设备,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在钛白行业中使用的工业煤气减压器。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能源,钢铁企业往往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煤气资源,从而可以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例如,可以使用工业煤气供钛白行业中的水冷机组使用。然而,工业煤气通常压力较高,这对工业煤气的直接利用产生了限制。举例来说,在钛白粉生产过程中自产的工业煤气的压力大约在10000kpa-15000kpa,而因制冷需要使用的水冷机组能够利用的工业煤气的压力为大约6000kpa-9000kpa,并且要求工业煤气的焦油含量低或者无焦油。因此,无法直接利用钛白粉生产过程中自产的工业煤气,否则会导致水冷机组故障,例如当煤气压力高时,机组无法运行,更为严重的还会造成喷头堵塞及煤气爆炸等情况出现。现有的煤气减压阀对工业煤气进行减压处理效果不佳,并且没有任何简单处理焦油的能力,价格偏高,因此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基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工业煤气进行减压和简单过滤处理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减压器,可以对工业煤气进行减压处理,同时具有简单的焦油处理能力,从而使工业煤气达到使用工业煤气进行工作的装置对压力和焦油含量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减压器,该煤气减压器包括:第一密封室;第二密封室,通过第一密封室煤气出口阀与所述第一密封室相连;煤气总阀,与所述第一密封室连接;第一密封室煤气压力表,与所述第一密封室相连;所述第一密封室煤气出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室上并连接到第二密封室;第二密封室煤气出口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室上。
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减压器,可以使工业煤气达到期望的压力值和焦油含量值,以满足使用工业煤气的设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减压器的结构简单,因此其构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维护简单且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减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第一密封室,II:第二密封室,1:煤气总阀,2:补水阀,3:第一密封室煤气出口阀,4:第一密封室煤气压力表,5:第二密封室煤气压力表,6:第二密封室煤气出口阀,7:第二密封室排污阀,8:第一密封室排污阀,9: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减压器依据功能被划分为第一密封室I和第二密封室II。在第一密封室I中对工业煤气进行减压和过滤处理,在第二密封室II中对工业煤气进行冷却干燥处理。两个密封室可以使用DN 300及以上的碳钢管线制成,制造后对密封性进行检测。
煤气总阀1与第一密封室I连接,用于通过打开/关闭来控制工业煤气进入第一密封室I。煤气总阀可以是普通的截止阀。
补水阀2也与第一密封室I连接,用于通过打开/关闭来控制补水操作。补水阀可以是普通球阀。补水的液位通过液位计9测量,其中,液位计9通过在第一密封室I上下开孔来安装。液位计可以是玻璃管,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密封室煤气出口阀3设置在第一密封室I与第二密封室II之间,将第一密封室I和第二密封室II连通,并且用于将减压后的工业煤气输送到第二密封室II的底部。
第二密封室煤气出口阀6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密封室II的顶部,用于控制将经过减压处理后的工业煤气输送到使用场所。
第一密封室煤气压力表4例如可以安装在第一密封室I密封顶盖上,用来判断经过减压处理的工业煤气是否达到预期的压力值。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密封室II处设置第二密封室压力表5,用来判断是否要对第二密封室II中因煤气冷却并干燥后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排污处理及进一步确认经过第一密封室I减压后的压力是否达到要求。
此外,在第一密封室I上设置第一密封室排污阀8,用来通过打开/关闭来控制将第一密封室中的过滤后的焦油排出减压器。在第二密封室II上设置第二密封室排污阀7,用来通过打开/关闭来控制将煤气冷却及干燥后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减压器。排污阀可以是普通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8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