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69415.5 | 申请日: | 201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5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深俊 |
| 主分类号: | B62M9/00 | 分类号: | B62M9/00;B62M1/12;A63B22/12;B63H16/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脚 同步 往返 做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尤其涉及的一个用同样一个人同样的力量在同等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数倍功力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健身房里的脚踏健身器材和公园里的游船在行进时多为单脚踩踏双脚循环式结构。此结构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当一只脚在做功时,另一只脚不但不做功反而还会无意间多多少少地产生对做功一方的阻力,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它不但不会让另一只脚产生阻力,而且是二只脚和双手同时运动,来回都可以产生动力,所以也就根本没有消耗功力的问题。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它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是不受人的身高、脚的长短所限制。只要在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的设计范围内,不管你只运动前半段还是后半段,你运动幅度大还是因身体矮小所限运动幅度变小,都可以为你提供你付出的相应动力。不象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游船或健身器械等一定要按照厂方设计脚蹬的尺寸绕圆心一周。在不计空气、水的阻力和机械本身消耗的能量的话,理论上讲它是一般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游船等在行进时的四倍速度。对健身器材来说可以让人全身运动起来,不再单单是腿部的运动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让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游船等可以快速行进或提高载重的有效装置。其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适合各种人动力车辆、小型作业船只、公园娱乐游艇、健身器材和家庭部分简单机械上使用的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它的特征在和结构如下:
其主要包括摇臂及道轨支架、摇臂、滑动器、脚蹬、棘轮链条机构,其中通过前后摇动摇臂和推拉脚蹬来带动滑动器前后运动。
所述的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它的一边输出来的功力是由人的双手摇动摇臂,摇臂传过来的力通过摇臂中间的轴再由摇臂下半段向反方向传递到连杆上,由连杆直接推动或拉动滑动块。另一方是双脚绑在脚蹬上,直接推动或拉回滑动器做功,再由滑动器前后两端的链条拉动两边的棘轮,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变为圆周运动,因棘轮的工作原理是单向工作的。当它在工作的方向被动地被链条拉时棘轮轴就跟着棘轮转动,由此自行车上的轮子就开始转动了。如果是装在船只上,就由棘轮轴上的齿轮带动下个齿轮,由同轴上的伞形齿轮汇总到连接另一个棘轮的传动轴上,最终传到螺旋桨上。另一个棘轮也是同样的做功原理。
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与现有的单脚蹬双脚循环做功的车、船、健身器械最大的区别在于:
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它是手脚同时运动,推拉都为做功,手推时脚是拉的,同样手拉时脚是推的。而且不受推拉运动幅度的长短限制,都同样传递你付出的相应的能量。理论上来讲较同样运动的比较,一辆现有普通三轮车如只能拉一百公斤的话,装有手脚同步并用来回做功器的三轮车就可 拉四百公斤的货。
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灵敏、使用方便,提高了车船、劳动工具的的效率。改变了脚踏式健身器单一的腿部运动变为全身运动的体育器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手拉脚推时的做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手推脚拉时的做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实际应用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中,1摇臂及道轨支架,2摇臂,3滑动器,4脚蹬,5棘轮链条机构,6传动齿轮,7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进一步说明。
一种手脚同步往返式做功系统,它工作时如图1所示结构如下:由摇臂及道轨支架1、摇臂2、滑动器3、脚蹬4、棘轮链条机构5、传动齿轮6,座椅7等工件组成的功力传动器。其中摇臂2中部由一根活动轴安装在摇臂上支架中的轴套里。摇臂2下端连接着可以活动的连杆,连杆的另一头连接在滑动器3上,滑动器3的道轨两头紧锁在摇臂及道轨支架1竖柱里。在棘轮链条机构5中,链条的两头安装在滑动器上,两个棘轮分别安装在前后链条的同一直线上,由链条拉动棘轮,从而改变工作性质,由原来的直线运动,变更为圆周运动。并可以连接传动齿轮6,带动传动齿轮6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深俊,未经吴深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