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井下水沟液压挖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8607.4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志刚;张红云;杨锦利;尹新巧;周宝生;孙奇志;姜明星;王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28;E02F3/36;E02F3/38;E02F3/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 |
地址: | 063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水沟 液压 挖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及综采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使用的液压挖煤机,属于矿用井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巷道及综采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水沟沉淀池全部都是靠人工清挖,包括井下大巷水沟沉淀池、工作面风道和运道以及皮带巷水沟沉淀池等部位,一个工作面往往需要8-10人进行治水清煤工作,不但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也非常低,给安全生产也带来不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与快速发展的生产状况极不适应,非常有必要开发设计专用的机械,以提高效率和节约人力,保证安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矿井巷道及采煤工作面风道和运道,水沟沉淀池进行机械清挖的矿用井下水沟液压挖煤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用井下水沟液压挖煤机,它由底座、旋转臂、后臂、前臂、上连杆、下连杆、抓斗、旋转油缸、后臂油缸、前臂油缸、抓斗油缸和操纵阀组组成,旋转臂两端与底座和后臂连接,在后臂前端依次铰接有前臂、上连杆、下连杆和抓斗,旋转油缸前端固定在旋转臂上,后端固定在底座上,后臂油缸一端固定在后臂下面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下部,前臂油缸一端固定在前臂的后端,另一端固定在后臂上面中部,抓斗油缸一端安装在前臂的中部,另一端与上连杆、下连杆相连接,操纵阀组与各个油缸相连接。
上述矿用井下水沟液压挖煤机,它还有支撑油缸和支撑油缸座,支撑油缸座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油缸一端放入支撑油缸座内部,另一端顶在顶板下表面,支撑油缸与操纵阀组相连接。
上述矿用井下水沟液压挖煤机,所述底座下面焊有防滑槽钢,底座上还装有可拆卸的安全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由机械代替了人工清挖作业,节约了生产劳动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清挖作业有了安全的操作空间,消除了不安全隐患;解决了清挖煤泥工作量大、没有专用设备的难题,在国内尚属首创,可推广到同行业工作中应用。
本实用新型经过设计单位使用,在井下工作面大倾角,涌水量大的现场情况,水沟液压挖煤机的使用,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原来每班8—10人参加治水清煤,到现在每班只用一人,提高效率8倍以上,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生产。特别适用于井下大巷水沟沉淀池、工作面风道和运道以及皮带巷水沟沉淀池等部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支撑油缸1、旋转油缸2、后臂油缸3、前臂油缸4、抓斗油缸5、抓斗6、上连杆7、下连杆8、前臂9、后臂10、旋转臂11、底座12、安全棚13、支撑油缸座14、防滑槽钢15、操纵阀组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2、旋转臂11、后臂10、前臂9、上连杆7、下连杆8、抓斗6、支撑油缸1、旋转油缸2、后臂油缸3、前臂油缸4、抓斗油缸5、支撑油缸座14和操纵阀组16组成。
图中显示,旋转臂11两端与底座12和后臂10连接,在后臂10前端依次铰接有前臂9、上连杆7、下连杆8和抓斗6。旋转臂11、后臂10、前臂9、抓斗6以及整体结构的旋转等动作通过操纵阀组16控制各液压油缸的伸缩来完成。操纵阀组16用M12的螺栓固定在旋转臂11上面。
图中显示,旋转油缸2前端固定在旋转臂11上,后端固定在底座12上,控制旋转臂11旋转移动。后臂油缸3一端固定在后臂10下面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臂11下部,控制后臂10的上下抬起。前臂油缸4一端固定在前臂9的后端,另一端固定在后臂10上面中部,控制前臂9的动作。抓斗油缸5一端安装在前臂9的中部,另一端与上连杆7、下连杆8相连接,对抓斗6的动作进行操控。
图中显示,支撑油缸座14固定在底座12上,支撑油缸1一端放入支撑油缸座14内部,另一端顶在顶板下表面,支撑油缸1与操纵阀组16相连接。在底座12下面焊有防滑槽钢15,保证底座12的稳定性。底座12上还装有可拆卸的安全棚13,使操作者更加安全。安全棚13用M20螺栓固定在底座12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未经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8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北方寒冷地区一种农村燃池采暖住宅
- 下一篇:纤维增强多层水泥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