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产乙烯胺的预混式釜式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8343.2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7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鲁迪;袁茂全;张钧钧;陈斌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C07C211/14;C07C20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乙烯 预混式釜式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乙烯胺的反应器。
背景技术
乙烯胺又名乙撑胺,是指乙二胺的无环多聚体类产品,分子通式为H2N(C2H4NH)nH,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化学助剂、橡胶塑料助剂、有机溶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90%以上依赖进口,成为我国亟待发展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之一。乙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二氯乙烷法(EDC)、乙醇胺法(MEA)、乙烯氨化法、甲醛-氢氰酸法、二甘醇氨化法、氯乙酰氯氨化法和氨基乙腈加氢法等。工业生产乙烯胺的方法主要是EDC法和MEA法,其他方法由于原料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现在世界上EDA的生产装置中,约61%为EDC路线,两种合成工艺各有利弊,二氯乙烷法适合在氯碱企业建设,乙醇胺法适合在有乙醇胺或环氧乙烷和氨资源的企业建设。
专利US2805254采用二氯乙烷与氨反应,采用精馏塔的方法生产乙烯胺,此方法二氯乙烷转化率不高。
专利US3183269指出二氯乙烷与氨反应生成多胺的过程中,同时有约3%的EDC生成了氯乙烯,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该专利提供的方法二氯乙烷转化率比较低;
专利US2113640采用管式反应器,在EDC中加入乳化剂,使其与氨水能充分混合,该方法引入了新物质,不利于后期的分离。
专利US276097中二氯乙烷与氨水反应采用塔式反应器,逆流操作,与专利US2805254相似,此过程的二氯乙烷转化率较低。以上工艺还有的缺点是多乙烯多胺产品的选择性较差,没法对产物的组成进行控制。
专利CN200910115213介绍了一种二氯乙烷催化法合成乙烯胺的方法,采用催化剂为2,2-联吡啶或1,3-二氮唑与氯化亚铜或氯化亚铁复合组成,反应速率较快,但是,该专利的产物中,多乙烯多胺的含量难以控制,反应选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生产乙烯胺的预混式釜式反应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所述的生产乙烯胺的预混式釜式反应器,包括带有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和预混器;
所述釜式反应器的底部设有循环出口,釜式反应器的顶部设有物料入口;
所述循环出口通过管线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预混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二氯乙烷入口和氨水入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混合料出口;
所述氨水入口通过管线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混合料出口与预混式釜式反应器的物料入口相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预混式釜式反应器,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以及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哌嗪的选择率,具有较大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预混式釜式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混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生产乙烯胺的预混式釜式反应器,包括带有搅拌装置2的釜式反应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4和预混器3;
所述釜式反应器1的底部设有循环出口101,釜式反应器1的顶部设有物料入口102;
所述循环出口101通过管线与循环泵4的入口401相连接;
所述预混器3包括壳体304、设置在壳体一端的二氯乙烷入口301和氨水入口302,以及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混合料出口303;
所述氨水入口302通过管线与循环泵4的出口402相连接,所述混合料出口303与预混式釜式反应器的物料入口102相连接;
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预混器3的壳体内设有内构件305,优选采用为SKX型或SV型静态混合器的内构件,为一种通用的构件,在文献:“石油化工设备,第24卷第2期,25~29页”中,对该内构件有详细的描述。
所述搅拌装置可使用锚式搅拌桨,也可采用Rushton搅拌桨、涡轮桨或多层复合搅拌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操作的:
将原料氨水置于所述的釜式反应器1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和循环泵4,循环泵4将釜式反应器1的氨水送入预混器3,而原料二氯乙烷从预混器3的二氯乙烷入口301送入预混器3,在预混器3中,氨水和二氯乙烷进行预混合,然后在进入釜式反应器进行反应。
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反应的进程,随时调节原料二氯乙烷的流量,使其与进入预混器3的氨水的量匹配,达到最佳的反应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8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梭牛皮纸袋圆织机
- 下一篇:全遮光双面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