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器皿盖子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666.6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兰英;夏雪根;赵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1/06 | 分类号: | C03B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5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器皿 盖子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模具,特别是一种玻璃器皿盖子模具,属于玻璃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器皿是通过玻璃模具制造的,玻璃模具是玻璃制品制作成型的工具,在玻璃制品成型的过程中,玻璃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玻璃制品的质量。
随着玻璃器皿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实用性方面,玻璃器皿的外形也非常重要。例如糖缸的盖子比较大,做成常规的光面无花纹型会显得单调,如在上面刻上线条或花纹就漂亮很多。
玻璃器皿盖子比较广泛,一般采用上下开模具方式,上模整体,下模两开。下模两开只适用于光面或比较清晰的产品,不适用于线条盖子的开模,原因如下:
在加工过程中易拉伤线条,成品率低:以玻璃器皿盖子为例,玻璃器皿盖子多为圆形,若其上的线条沿玻璃器皿盖子的中心向外辐射,即线条的走向是多向的,而两开的下模打开方向基本上是固定的,此时模具上线条与玻璃上线条运动方向冲突,模具势必将损坏玻璃器皿盖子上线条。
另外,目前使用的玻璃器皿盖子模具操作较复杂,不能适应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确保带有线条的玻璃器皿盖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玻璃器皿盖子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器皿盖子模具包括冲头、盖板、上模、下模、下模顶杆和底座,冲头、盖板、上模、下模和下模顶杆构成玻璃器皿盖子的造型空间,下模顶杆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底座的中部,底座的外缘安装有上模;所述下模位于下模顶杆与上模之间,其沿对称中心三等分,等分的各部分活动地连接在下模顶杆上,使等分的各部分可沿下模顶杆的轴心向外展开。
本实用新型把下模改为整体三开模,沿对称中心三等分(也可以将下模四等分、五等分等形式),再配合与下模顶杆的连接三开模下部。玻璃器皿盖子成型后,下模顶杆将玻璃器皿盖子顶出上模,此时下模各部分向外展开,玻璃器皿盖子便可以从整套模具中拿出,易于脱模,保证了产品的完整和美观,不再会出现拉伤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下模的打开方式,解决了在制品过程中产品的难脱模导致的成品率不高问题,提高了所制玻璃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产品易于操作,使操作更简单便捷,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三等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玻璃器皿盖子模具包括冲头1、盖板2、上模3、下模4、下模顶杆5和底座6,冲头1、盖板2、上模3、下模4和下模顶杆5构成玻璃器皿盖子7的造型空间,下模顶杆5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底座6的中部,底座6的外缘安装有上模3。
下模4在现有技术中是一个整体的,其内腔中刻有线条或者花纹,整体完成加工后通过线切割把其切成三等分,如图2所示,其沿对称中心三等分,合缝线8使其等分线。
下模4位于下模顶杆5与上模3之间,等分的各部分活动地连接在下模顶杆5上,使等分的各部分可沿下模顶杆5的轴心向外展开,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是要保证下模顶杆5顶起时,下模4能够向外展开,以避开下模4上线条或是图案与玻璃器皿盖子7上线条或图案冲突,出现损伤。
冲头1连接于机台,起冲压作用,盖板2配合于上模3上部,控制料芯滴入于上模3、下模4之间。
底座6的外围需要机台抱钳的固定,下模顶杆5最底部装有一个固定螺孔与机台配合。
脱模时,除去冲头1和盖板2,此时下模4在上模3的束缚之下不会向外展开。采用踩踏或机器顶起下模顶杆5,下模顶杆5与底座6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下模顶杆5此时也与固定在底座6上的上模3产生相对运动),玻璃器皿盖子7脱离上模3。随着下模顶杆5不断升高,下模4位置将突出上模3,从而可以脱离上模3的束缚,沿下模顶杆5的轴心像花骨朵绽放一样向外展开,使玻璃器皿盖子7脱离下模4,从而完全脱模。此点便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所在。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表面防火复合板生产线
-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