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滑门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372.3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霍加林;李维增;孙健强;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60 | 分类号: | E05C17/6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阚梓瑄;冯志云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滑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滑门通过上、中、下轨道及相应滚轮可滑动地安装在汽车侧围上,为了防止滑门过开,即滑门超过最大位置而与汽车侧围碰撞,在滑门内前侧安装有限位块,这样的设计对限位块的硬度、限位块与汽车侧围的相对位置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若限位块太软,则滑门结构仍可能会撞上汽车侧围;若限位块太硬,则可能会将限位块的接触面撞变形且滑门会反弹回去。为了使滑门停留在最大开启位置不反弹,在下滑道后部安装有弹簧片,弹簧片能阻挡滑门向前运动。所以,滑门在最大开启位置的限位是在两个部件,即限位块和弹簧片各自独立的作用下完成的,由于限位块与弹簧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滑门在最大开启状态时有一定的晃动量,限位不准确,同时弹簧片的内凹变形会增加滑门开启时的阻力,使滑门开启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限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限位准确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包括锁栓装置和锁体装置,其中锁栓装置用于安装到汽车侧围上,其包括:安装板和U形锁钩,U形锁钩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锁体装置用于安装到滑门上,锁体装置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锁舌和卡钩,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平行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锁舌通过第一销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容置空间内,锁舌包括锁舌本体、连接在所述锁舌本体上相互平行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且在所述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之间形成卡口,所述卡口伸出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在所述锁舌本体上与所 述卡口相对位置具有卡块,所述第一销轴上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本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前面板或后面板上。卡钩包括卡钩本体,所述卡钩本体的一端具有钩紧部,另一端具有拉线连接部,所述卡钩本体通过第二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前面板与后面板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销轴上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卡钩本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前面板或后面板上,所述钩紧部与所述锁舌上的卡块配合工作。
其中,所述U形锁钩包括:L形锁栓和金属板,L形锁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金属板位于所述L形锁栓下面,并且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与所述L形锁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缓冲块,缓冲块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U形锁钩下面。
所述前面板上具有至少一条加强槽。
所述前面板的外沿具有弯折部,所述前面板、后面板以及弯折部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后面板上具有向外突出的定位部。
所述第一舌部长于所述第二舌部,并且所述第一舌部端部朝向所述卡口一面呈弧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包括锁栓装置和锁体装置,在滑门开启到最大位置时,锁体装置中的锁舌卡口与锁栓装置的锁栓相互卡合,并且卡钩与锁舌相互卡紧,在这种双重作用力下,滑门在最大开启位置的限位非常准确、牢固。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中的锁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锁栓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在锁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中的锁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锁体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锁体装置的后视图,为了看清楚卡紧机构的结构,拆除了后面板,其中锁舌处理自由状态;
图8是图5所示的锁体装置的后视图,为了看清楚卡紧机构的结构,拆除了后面板,其中锁舌处于锁紧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滑门限位装置通过拉线与传动机构及拉手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