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016.1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军;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军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H03K17/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触式 延时 照明灯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很多公共场所的走廊和住楼房的人们都在自家的门前安装了各种延时照明灯。如:声控延时开关使用起来确实很方便,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有时侯也常常事与愿违,这些声控开关的电路非常灵敏,周围稍有声响就会动作,比如邻居家开门、关门的声音,附近放鞭炮的声音、甚至楼下汽车鸣笛声音等,都会让声控路灯亮起来,不仅不能节电,还会因频繁的亮灯影响到灯泡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您深夜回家时,需要点亮这种声控路灯,就必须有意制造出声响,有碍夜间周围邻居的休息。为克服声控式路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是将声控路灯的控制方式进行改进,用手触方式取代声控方式,经实际使用非常方便。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有着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控制门灯或者楼道内照明灯等。
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在使用时,您只要用手指摸一下触摸电极,照明灯就会被点亮,待延时若干分钟后会自动熄灭。可以直接取代普通的电源开关,安装时不必破坏或改动原有的电路布线。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在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为了克服声控等方式路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用触摸开关方式取代声控方式,其电路由常见的分立元件组成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它有着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作门灯或者楼道内照明灯等控制装置。在使用时,您只要用手指触摸一下控制电路上的手触电极,照明灯就会被点亮,待延时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可以直接取代延时路灯的电源开关,安装时不必破坏或改动原有的电路布线。
技术特征: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包括市电交流电AC、照明灯H、全桥整流电路、12V稳压电路、触摸信号放大电路、单向晶闸管触发及其控制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包括:
触摸信号放大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2、电阻R5、电解电容C2和电阻R4组成,NPN型晶体管BG2的基极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手触电极M,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和电阻R4的一端,电解电容C2的正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NPN型晶体管BG2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
单向晶闸管触发及其控制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1、电阻R3、电阻R2和12V稳压电路组成,NPN型晶体管BG1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NPN型晶体管BG1的集电极接稳压二极管DW的负极,NPN型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接单向晶闸管VT的控制极和电阻R2的一端,单向晶闸管VT的阴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接电路地GND,单向晶闸管VT的阳极接全桥整流元件QZ的正极输出端;
全桥整流电路:全桥整流元件QZ的交流电输入端的一端串接照明灯H后接市电交流电AC的火线端L,全桥整流元件QZ的交流电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市电交流电AC的零线端N,全桥整流元件QZ的正极输出端接单向晶闸管VT的阳极,全桥整流元件QZ的负极输出端接电路地GND;
12V稳压电路:由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稳压二极管DW和电解电容C1组成,电阻R1的一端全桥整流元件QZ的正极输出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接稳压二极管DW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电路地GND。
电路工作原理:手触式延时照明灯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电源电路由全桥整流元件QZ、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稳压二极管DW组成。控制电路由手触电极M、电阻R5、NPN型晶体管BG1、BG2和单向晶闸管VT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军,未经刘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