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4507.4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5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电池 散热 多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型的便携器材和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等由于功能多样,使用和携带方便而备受人们的青眯。这些便携设备的发展,对电池的小型化、轻型化、高功率、高能量、长循环寿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由于电压高、容量高、体积小、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独特性能,又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成为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虽然锂离子电池在替代传统蓄电池作为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等动力电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当锂离子电池滥用或误用时如高温下使用或充电器控制失效,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来不及散失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就会引发电池的安全性,甚至引起电池热失控,故如何提高电池安全性,及时散去电池内部的产生的热量成为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多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车领域,其外壳分装多为铝壳或聚合物电芯,但其内部通常为多个极组并联结构,而目前多极组并联结构的电芯,通常只是将极组并联放置,然后用胶带固定,当出现较大电流负载时,电池内部会大量产热,电池中心极组产生的热量很难快速导出,会使热量大量积累,造成局部快速升温,会过快的消耗电解液,致使电池内阻增加,极化增大,极大的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高功率及大容量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可快速散去大电流放电时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及安全性能的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μm;
上述结构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1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1-3mm。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它包括多个极组、金属壳体、电解液及散热袋;所述散热袋包括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多个极组一一套接于散热袋的主袋体中,散热袋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填充有电解液;所述散热袋外层与壳体热接触;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缪米;
上述结构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1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1-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多极组锂离子电池的每个极组均加套一散热袋,从而通过散热袋加强极组与最外层与金属壳体的接触,以提高极组之间的散热能力,达到电芯均匀散热的目的,从而起到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机组锂离子结构示意图。
1-主袋体;101-开口;102-通孔;2-金属壳体;3-电解液;4-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1,主袋体1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101,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102,较佳的,袋体表面应均匀的设置多个通孔102,最佳的应当成规则均匀分布多个通孔102(如呈网状),由此袋体上均匀的通孔102设置可很好助于电解液的扩散,使得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包裹在主袋体1中的电池极组的极片中电解液可得到及时的补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主袋体1开口101的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1-3mm,从而可保证极组能够轻松套入,且不损坏散热套。主袋体1的厚度不大于50μm,而其表面通孔的孔径为0.5-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45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池内部点火通道
- 下一篇:一种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整流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