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除瘤的高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3280.1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位连增;赵晓明;楚强;催刚;王岩;左法之;贾广顺;杜敏庆;王全贵;高新运;张国营;李井磊;肖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2 | 分类号: | C21B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高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铁高炉的炉体改造,具体的说是一种易于除瘤的高炉结构。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用于炼铁的高炉,在使用含有钾、钠、铅、锌等碱性金属较高的原料时,容易在高炉炉内的炉喉下部形成由碱性物质组成的粘结物,该粘结物紧密地粘结在高炉炉喉下部的炉墙上,并且会不断地“生长”,当粘结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仅依靠炉内操作措施,已经无法将其清除,如果不进行清除,粘结物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高炉无法正常生产,经济技术指标严重恶化。
为了减少结瘤对高炉的危害,需要严格控制原料中含有钾、钠、铅、锌等碱性金属较高的铁矿配比,控制气流和炉内温度,最大程度的减少结瘤。炉内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结瘤,这是就需要对结瘤进行清理,通常的方法是,从用炸药炸瘤,炸瘤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有不慎会将高炉炉体炸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用新型了一种易于除瘤的高炉结构,该结构便于除瘤操作,简单易用,利用高炉短暂的休风计划检修时间即可实施,能够彻底扭转高炉因粘结物困扰造成的被动局面,可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于除瘤的高炉结构,包括高炉本体,所述高炉本体的上部为炉喉钢砖,所述炉喉钢砖的下部靠着炉喉钢砖的周向上为炉墙,其特征是,在所述炉墙的周向上布置有若干窗口,所述的炉墙周向上的若干窗口可以是临时现开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炉墙周向上的窗口,可以选择利用高炉十几小时的休风计划检修机会,快速彻底清除高炉炉喉下部的粘结物,使高炉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使高炉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摆脱粘结物困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炉喉钢砖,2炉墙,3窗口,4高炉炉内料面,5粘结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
如图1、图2所示,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有高炉炉喉钢砖1,炉喉钢砖下部有炉墙2,炉墙2周向开有若干窗口3,窗口为通孔,窗口可以是临时现开的,高炉炉内料面4在窗口3下部。一般说来,粘结物5是粘结在炉墙上的,只要在炉墙上打开或现开窗口就可以通过窗口将其清除。
高炉休风前把高炉炉内料面4降低到高炉炉喉钢砖下部窗口及粘结物以下,是为了容纳被清除下来并且打碎的粘结物;高炉炉喉钢砖下部的窗口3开在炉喉钢砖下部炉墙2上,是为了利用外来的机械工具在炉体的外侧清除粘结物并将粘结物打碎;当粘结物5被清除下来,并且被打碎以后,散落在高炉炉内料面上,高炉复风恢复生产后,迅速向炉内加入足够数量的焦炭和溶剂,并配合适度的恢复速度,使炉内具有足够的温度将粘结物熔解和熔化,从高炉下部的出铁口排出,使高炉恢复正常。高炉复风恢复生产后,立即在被打碎的粘结物上面加上焦炭和溶剂。高炉复风恢复生产后,适度的恢复速度是通过渣、铁温度,渣、铁流动性,渣、铁排放数量确定的。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3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表面缺陷的全方位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环保火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