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大电流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2752.1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平;董淑建;胡伟;谢雄杰;许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27/32 | 分类号: | H01F27/32;H01F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3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流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大电流套管领域,特别适用于具有较长载流导体结构的高压油纸绝缘大电流套管,此种套管即要求考虑大电流的载流,又需考虑较长载流导体热胀冷缩下的自身密封问题,本实用新型特别公开了一种高压大电流套管的头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纸绝缘套管为了同时满足油枕密封和载流导体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伸缩补偿问题,一般采用弹性板(片)之类的结构进行伸缩补偿(见图1)。对穿缆式(载流电缆从套管的中心导管中引出)结构套管来说,这种结构实施相对较为方便,虽然对密封装配的要求比较严格但也按章操作可控,对小电流规格产品成本也相对较低,目前在大量应用。
但对用导杆(管)直接载流结构套管来说,上述结构的一些实施方便、成本较低优点,由于要求的不同已丧失,特别是对大电流载流场合,导杆(管)与导电头部(即载流引出线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导电,而螺纹导电连接载流能力有限,对上述结构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同时,对于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中的套管,如压力容器(油-SF6套管处于SF6气体)中时,该油枕结构还需要有承压能力要求,上述结构的套管由于弹性板的使用,难以承受较高的运行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压大电流套管无应力载流引出结构,该结构在油枕内部采用面接触载流软连接方式,满足套管大电流载流的需求,同时能对载流导体温度变化造成的伸缩进行软连接补偿,保证较长载流导体在热胀冷缩下仍能良好密封,另外该结构具有更好的承压能力,该结构特别适用于大电流导杆载流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大电流套管,包括油枕、穿过油枕的载流导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油枕端部连接的导电头,载流导体靠近导电头的一端通过软连接导体与导电头面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电头的端部设有伸入油枕的桩头,软连接导体通过桩头与导电头面连接。
更进一步地,载流导体具有可连接软连接导体的至少一个平面;所述的桩头至少为一个,均匀分布于导电头的端部;所述的软连接导体、桩头与上述的平面数量相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软连接导体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个直线部分分别固定于载流导体平面和桩头,U型结构的弯曲部分为弹性结构。
更进一步地,软连接导体的直线部分通过螺栓固定于载流导体平面和桩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电头通过螺栓固定于油枕,导电头与油枕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较为简单,具成本优势;在油枕内部采用面接触载流软连接方式,满足套管大电流载流的需求,同时能对载流导体温度变化造成的伸缩进行软连接补偿,保证较长载流导体在热胀冷缩下仍能良好密封;另外该结构具有更好的承压能力,能用于承压要求更高、比较恶劣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油纸绝缘套管的载流引出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大电流套管无应力载流引出结构图;
其中,1导电头部,2 引线接头,3接线座,4防雨罩,5弹性板,6油枕,7导电头,8导杆,9软连接导体,11软连接导体直线部分,12桩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1导电头部,2 引线接头,3接线座,4防雨罩,5弹性板,6油枕,7导电头,8导杆,9软连接导体,11软连接导体直线部分,12桩头。
图1为现有的油纸绝缘套管的载流引出结构图,为穿缆式套管结构,包括导电头部1、防雨罩4、油枕6、引线接头2,导电头部1(即载流引出线接头)通过接线端子(未图示)连接至外部,引线接头2下端焊接有电缆、引线接头2固定于接线座3上,引线接头2的上端面具有工艺孔,引线接头2与导电头部1通过螺纹连接导电,由于螺纹导电连接载流能力有限,本装置不适用于大电流载流;
根据图1,现有的油纸绝缘套管的载流引出结构还包括弹性板5,弹性板5平行于引线接头2(作为载流导体)的伸缩方向,并且一端抵靠载流导体,当载流导体温度变化导致热胀冷缩时,弹性板5通过伸缩补偿载流导体的伸缩,并保证了油枕6的密封,然而弹性板5使得本装置不能承受较高的运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2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电流湿式电感
- 下一篇:固定线圈的铁芯绕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