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61858.X | 申请日: | 2011-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包云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云芸 |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辅助警示装置,特别是一种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医用点滴输液的自动报警装置有多种原理,如称重原理、电极原理、浮子原理、电容原理、振动原理、光电原理等。其中称重原理精度较差结构复杂,电极原理可能对药液产生反应,电容原理和振动原理成本较高,浮子原理结构复杂等因素,至今没有在医院里得到大规模使用。要使得输液报警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稳定可靠、不污染药液、适合各种药液,真正方便医院和患者使用,必须继续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输液报警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输液报警器,包括液面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液面检测装置包括穿刺针体、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浮子、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穿刺针体包括针头、与针头连接的针座,针头上端靠近针尖处设有液体流通口,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分别轴向封装在液体流通口与针座之间的针头内,液体流通口内设有可覆盖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端口的浮子,该浮子下端涂覆有反光材料,发光二级管、光敏二极管串接后分别封装在针座内,且分别与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的下端连通,串接后发光二级管与光敏二极管两端的两根电源线以及联接于发光二级管与光敏二极管之间线路上的地线分别伸出针座外,所述报警装置分别与电源线、地线联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信号警示灯、蜂鸣器、电源,信号警示灯与蜂鸣器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光敏二极管的电源线连通,电源的正负极两端分别与发光二级管两端的电源线、地线连接形成回路。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信号警示灯、蜂鸣器、电源、单片机,信号警示灯与蜂鸣器并联后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其另一端与病床上的呼叫系统控制连接,电源正负极两端分别与单片机以及发光二级管两端的电源线、地线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的电源线与单片机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ID号设置电路、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端单片机、护士站终端,ID号设置电路、无线信号发射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护士站终端、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与接收端单片机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无线信号接收器无线网络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液体流通口包括与针头同心的同心孔以及连通同心孔与针头外壁的连通口,所述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与同心孔轴向底壁持平,所述浮子位于同心孔内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的光路上方,所述浮子上端呈锥状,同心孔上端设有锥口。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穿刺针体采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所述浮子采用医用材料制成,所述光敏二极管可替换成光敏三极管或光敏电阻。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浮子可替换成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棱镜,该棱镜下端覆盖在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端口上,且所述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的端口透过棱镜的下端面分别与棱镜的两侧侧面相对,且所述棱镜两侧的侧面呈斜向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光纤可替换成玻璃丝。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液面检测装置与报警装置之间通过端子联接。
一种输液报警器的使用方法,包括设有瓶塞的药液容器,该药液容器呈瓶塞端朝下设置,将穿刺针体的针头部分经瓶塞插入药液容器内,使针头的液体流通口位于药液容器内,由于药液的作用,浮子在液体流通口中上浮至该液体流通口径向上端腔壁,然后将报警装置分别与针座上的电源线、地线联接,此时浮子已经浮到高位,液面检测装置通电开始工作,发光二级管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光纤传递至药液中,然后经浮子下端的反射面在药液中发生折射,由第二光纤接受并将接收到的光线传递至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发送信号至报警装置,此时报警装置不发出报警信号;当药液液面逐步下降,低于穿刺针体的液体流通口位置时,浮子在重力作用下逐步下降,直到浮子下端面将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上端的光路完全覆盖截断时,此时,发光二级管发出的光将无法经第一光纤进入药液,更无法经第二光纤到达光敏二极管,因此,光敏二极管将因接收不到光信号而产生低电平信号,触发报警装置产生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云芸,未经包云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1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用户设备UE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体化智能气帘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