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1429.2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鹏怀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残存 肢体 末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保护下肢残存肢体末端的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当下肢被锯除后大多需要安装假肢。在现有技术中,与残存下肢末端配套的假肢体均采用在假肢上部设置接受腔,利用接受腔四壁和接受腔的腔地面与残肢末端的相互作用完成假肢的套装。又因为残肢末端底部面积较小极易产生骨刺等原因,上述假肢的接受腔的腔底面与残肢末端的底面接触一般都不会太好,使得使用者残肢末端经常被磨破。另外使用假肢这在行走的时候由于接受腔四壁挤压残肢体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个相对运动,在这用情况下更容易导致骨端突出等并发症的产生,从而给使用假肢这带来进一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植入人体下肢残肢骨端的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它可以让下肢残肢骨端直接承重,从而增加残存下肢的承重能力,彻底消除骨端突出等并发症,减轻使用者的痛苦,让残疾人走的更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钉体、长螺钉、锥形螺母、小螺钉,其中钉体是由其上部的钉帽和其下部的钉管构成,二者为一个整体,钉帽上部为圆弧形,中心处有一个沉孔与下部的钉管相通,在钉帽下端平面上有3道用于固定骨端的环形沟槽,钉管是为管状体,其下端管口内圆处为锥形开口,在钉管下半部份的管壁上均匀的开有三道切口,一根长螺钉从钉帽上部中心处的沉孔插入到钉管内并与一个设置在锥管下端锥形开口处的锥形螺母旋接;当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植入人体残存腿骨末端后一般会会在腿骨内产生少量的血液和分泌物,为了引流上述液体特产在钉帽上部设置一个引流孔与钉管内部相通,孔内旋接一个小螺钉,这样上述液体就可以通过管壁上的切口和引流孔排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可以让下肢残肢骨端直接承重,从而增加残存下肢的承重能力,彻底消除骨端突出等并发症,减轻或消除使用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钉体,2.长螺钉,3.锥形螺母,4.切口,5.小螺钉,6.环形沟槽,7.钉帽,8.钉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一种下肢残存肢体末端钉,由不锈钢制成的钉体1、长螺钉2、锥形螺母3、小螺钉5组装而成,其中钉体1是由其上部的钉帽7和其下部的钉管8构成,二者为一个整体,钉帽7上部为圆弧形,其上部中心处有一个沉孔与下部的钉管8相通,在钉帽7下端平面上加工出3道用于固定骨端的环形沟槽6,钉管8是为管状体,其下端管口内圆处加工为锥形开口,在钉管8下半部份的管壁上均匀的开有三道切口4,一根长螺钉2从钉帽7上部中心处的沉孔插入到钉管8内并与一个设置在钉管8下端锥形开口处的锥形螺母3旋接;在钉帽7上部设置一个引流孔与钉管8内部相通,,孔内旋接一个小螺钉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鹏怀,未经赵鹏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1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复合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梯的呼叫登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