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前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0802.2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嘉麟;王芸;曹艳平;杨培广;王友乐;杨扬;方亮;张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00 | 分类号: | C03B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配合 料窑外 分解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配合料的窑外分解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玻璃熔化工艺的做法,是将玻璃原料(配合料),在常温情况下投入已启动的熔窑之中,经高温分解、熔化、澄清形成玻璃态。一方面由于常温的配合料从投料口投入熔窑中,会有一段配合料加热预熔段,这不仅占用熔窑空间及熔化面积、消耗热能,使熔窑的熔化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在窑内当火焰对配合料进行预热时,火焰容易将一部分粉状的配合料吹失,配合料中的水分含量为4%,以500吨浮法窑为例,原料中水分含量为4%,水分完全蒸发产生的气体约为1438NM3/h,加热的配合料产生的碱蒸汽气体会对窑炉产生侵蚀,降低熔窑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玻璃熔窑烟气,来预热玻璃配合料的方法及装置,为了更有效合理的发挥窑外分解过程的作用,易在进入窑外分解装置之前采用本实用新型—热仓先处理装置,对配合料实行脱水预处理的方法会得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同时,如果仅仅单独采用热仓,也可以将配合料中4~4.5%的水分蒸发,有利于降低熔化过程的水蒸气,从而,大幅度减少窑内碱蒸汽的形成对窑炉的侵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前处理装置,对窑外分解流动床之前的配合料脱水预处理,其目的是减少窑内碱蒸汽形成对窑炉的侵蚀及进一步降低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前处理装置,包括窑头料仓,所述窑头料仓的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出料口,其特征是,所述窑头料仓内设置两组相对旋转的栅型热管。
所述栅型热管由外部动力通过传动副带动旋转。
采用窑外分解流动床排出的低温烟气作为栅型热管的热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熔窑烟气等可利用的热源通过热仓中的两组栅装热管,与配合料之间通过辐射、传导进行热交换,热仓可以将进入料仓的配合料升温到 ≧120℃,从而将料中的水分蒸发,处理后的无水分配合料可直接投入玻璃窑,从而达到节约燃料及减少全氧燃烧熔化窑内水蒸气从而减少碱蒸汽形成。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与脱水,减少了配合料在窑内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燃料及助燃氧气,节能效果显著;
(2)在热仓中完成对配合料中水分蒸发,减少了熔窑内水分蒸气形成碱蒸汽对窑炉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前处理装置,包括窑头料仓1,窑头料仓1的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脱水后玻璃配合料的出料口,窑头料仓1内设置两组相对旋转的栅型热管2、3,栅型热管2、3由电机提供动力通过传动副4带动缓慢的相对转动,热源从栅型热管2的一端引入,再从栅型热管2的另一端流出进入栅型热管3,栅型热管的热源采用窑外分解流动床排出的低温烟气或者余热锅炉烟气蒸汽。如图3所示,栅型热管2内可插入吹扫管5,通入蒸汽进行定期吹扫,避免内壁结垢。
玻璃配合料由窑头料仓1上端的进料口落入料仓内的栅型热管外壁上被加热到 ≧120℃,从而将配合料中4%的水分蒸发,干料落入料仓或入投料机或进入流动床投入熔炉;热仓中栅型热管的相对缓慢转动,保持配合料中各种不同成份的颗粒原料不分层。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0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