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0708.7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7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兆祥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循环 排放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法相结合处理工业循环水达到工业循环水零排放的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工业水中碳酸钙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不能再利用了,解决的方法就是放掉换新水或放掉一部分后再往剩余的工业水中添加纯净水或软化水使碳酸钙的浓度降到合适水平。考虑到工业水的自然损耗后,只往工业水中补充纯净水,看起来是达到了零排放,但这种零排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因为,纯净水生产过程中有约25%的浓缩水被排放掉了;多数企业将生产纯净水过程中排放掉的约25%的浓缩水用作冲渣、冲灰或洒水等,这种利用浓缩水的方式,同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循环水冷却系统零排放。就目前科学技术现状来看,只有同时利用化学和物理处理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化学的方法将循环水中超饱和的碳酸钙变成水渣再用物理方法将水渣滤掉,以使工业循环水中的碳酸钙浓度降低。专利号为ZL200910073943.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阻垢缓蚀剂,这种化学药剂能够与工业循环水中的碳酸钙起反应后生成水渣。因此,设一种利用该化学药剂处理工业循环水的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将循环水池通过抽水管道和循环泵与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定量泵与过滤器的进口连通,过滤器的出口通过回水管道与冷却塔的进口连通,冷却塔设在循环水池的上部,在换热器与定量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旁通管,旁通管的另一端与回水管道连通,在循环泵与循环水池之间的抽水管道上设有向循环水中添加使循环水中超饱和的碳酸钙变成水渣的化学处理水药物加药管,加药管与加药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化学与物理现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循环水零排放。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循环水零排放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实例。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沉淀池,在过滤器的底部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工业水管道或循环水池连通,在反冲洗进水管上设有反冲洗泵,在过滤器的顶部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反冲洗出水管,反冲洗出水管通向沉淀池,在反冲洗出水管上设有截门。在沉淀池与循环水池之间设有沉淀滤清水回用管,在沉淀滤清水回用管上设有沉淀滤清水回用泵。
加上过滤器反冲洗,可以使过滤器延长使用寿命,滤器反冲洗的水中水渣含量较高,经沉淀池沉淀将上部清水回用更加科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将循环水池(1)通过抽水管道(16)和循环泵(15)与换热器(4)的进口连通,换热器(4)的出口通过定量泵(5)与过滤器(6)的进口连通,过滤器(6)的出口通过回水管道(14)与冷却塔(2)的进口连通,冷却塔(2)设在循环水池(1)的上部,在换热器(4)与定量泵(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旁通管(13),旁通管(13)的另一端与回水管道(14)连通,在循环泵(15)与循环水池(1)之间的抽水管道(16)上设有向循环水中添加使循环水中超饱和的碳酸钙变成水渣的化学处理水药物加药管(17),加药管(17)与加药器(3)连通。
还包括沉淀池(9),在过滤器(6)的底部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反冲洗进水管(12),反冲洗进水管(12)的另一端与工业水管道或循环水池(1)连通,在反冲洗进水管(12)上设有反冲洗泵(18),在过滤器(6)的顶部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反冲洗出水管(8),反冲洗出水管(8)通向沉淀池(9),在反冲洗出水管(8)上设有截门(7)。
在沉淀池(9)与循环水池(1)之间设有沉淀滤清水回用管(10),在沉淀滤清水回用管(10)上设有沉淀滤清水回用泵(11)。
所述的化学处理水药物的组成成分为(质量百分比):5~15%的硝酸盐,5~15%的磺酸盐,25~45%的磷酸盐,5~25%的聚羟酸,0.5~3%的唑类,余量为水。
所述的硝酸盐为三聚磷酸钠或磷酸三钠中的一种;所述的磺酸盐为氨基磺酸或烷基磺酸中的一种;所述的磷酸盐为氨基三甲叉磷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或羟基乙叉二膦酸中的两种;所述的唑类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噻唑或巯基苯并噻唑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兆祥,未经董兆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0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模拟轮荷转移的两轮车制动系统检测台
- 下一篇:一种白车身凸包修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