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码控制立体摄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59374.1 | 申请日: | 201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1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徽;戴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向徽 |
| 主分类号: | G03B35/02 | 分类号: | G03B35/02;G03B17/56;H04N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1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 控制 立体 摄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摄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数码控制立体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立体摄影轨道及方法基本都是利用相机的连拍功能,在相机在轨道上滑动时连续拍摄图像,最终合成立体图像。此方法无法准确控制相机拍摄的准确间距,主要原因是相机的连拍速度受相机性能,拍摄环境光线,相机设置等众多因素影响,很多因素无法人为设置。同时轨道运行速度也受电池电量,电压等的影响。拍摄间距只能靠经验估计,无法准确生成高质量立体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码控制立体摄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码控制立体摄影装置,包括三角架和相机,三角架上设置有壳体,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壳体内设有传动装置及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滑块,相机设置在滑块上。
作为优选,传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带轮、从动轮及传送带,电机固定在壳体的底板上的一端,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从动轮设置在轮座上,轮座固定在壳体的底板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主动带轮包括主动轮和圆孔盘,主动轮与圆孔盘形状相同且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所述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机和相机的快门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轨道固定于壳体上,滑块与传送带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轨道为直线导轨、圆弧导轨或者变半径导轨中的一个。
作为优选,壳体的顶部设有限位孔,所述滑块的顶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限位孔内左右滑动。
作为优选,相机通过连接杆与滑块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通过传感器测量出的相机的运行的距离参数控制相机的拍摄,这样就可以准确控制相机的拍摄间距,另外通过设置距离参数和拍摄张数可以生成最优的间距的拍摄图像,因此可合成数值准确的立体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相机;2、滑块;3、轨道;4、壳体;5、电机;6、圆孔盘;7、主动轮;8、从动轮;9、传感器;10、传送带;11、三角架;12、限位孔;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三角架11和相机1,三角架11上设置有壳体4,还包括传感器9和控制模块,壳体4内设有传动装置及轨道3,轨道3上设置有滑块2,相机1设置在滑块2上。传动装置包括电机5、主动带轮、从动轮8及传送带10,电机5固定在壳体4的底板上的一端,电机5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10连接,从动轮8设置在轮座上,轮座固定在壳体4的底板的另一端。主动带轮包括主动轮7和圆孔盘6,主动轮7与圆孔盘6形状相同且相互贴合。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所述传感器9、控制模块、电机5和相机1的快门控制模块电连接。轨道3固定于壳体4上,滑块2与传送带10固定连接。轨道3为直线导轨、圆弧导轨或者变半径导轨中的一个。壳体4的顶部设有限位孔12,所述滑块2的顶部设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位于限位孔12内左右滑动。相机1通过连接杆13与滑块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
电机5转动时,通过传感器9测量圆孔盘6转动经过传感器9的圆孔数,经过设计,通过单片机计算转换为相机1的运动距离,通过此距离值与设定的距离值对比,判断是否接合相机1控制电路,让相机1拍摄。由以上原理可以任意控制相机1的拍摄间距。
操作时,设定拍摄间距,设定拍摄张数,启动电机5,这时传感器9测量经过圆孔盘6转动的圆孔数,单片机读取此数值将其计算转换为相机1的运动距离,单片机判断相机1的运动距离是否等于设定的拍摄间距,如等于即控制相机1拍摄一张照片,通过继续测量继续拍摄,直到拍摄终止。
尽管已经结合当前认作是一个最为实用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是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和同等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向徽,未经刘向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9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