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8601.9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4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桢;苏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特别是指一种能够使检体与反应膜反应后,测量多个反应读值并取其平均值以提高数值精确度的生化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往患者必须到医院抽血检查以作定期身体检查,但每次的检查需要耗费许多时间,且来回奔波是相当累人及耗神的,对于患者的身体又可能会造成其他负担。
一般来说,为了方便患者能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市面上已有携带式或家用式的血液检测装置,患者只要在检测试片滴入检体并与检测试片上的反应膜发生反应,进而会产生不同的电阻值,之后将检测试片插进血液检测装置内,检测装置即会显示检测项目的数值,如此一来,患者便可随时监测自身的身体状况,且不需要为了抽血检查特地去医院或检验机构,具有相当程度的便利性。
但如图1及图2所绘示的已知检测试片1a,包含一上盖体11a、一间隔层12a及一基体13a,上盖体11a及间隔层12a依序贴设于基体13a上,基体13a印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及一导通电极膜132a,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各一端设有反应膜134a,导通电极膜132a的一端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其中之一。此种结构设计,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分别设有反应膜134a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过长,所以一般常见的情形为患者滴入检测试片1a的血液不足时,血液未能流布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上的反应膜134a,换言之,血液可能流经第一和第二电极膜131a的两端部之间的路途中,血液检测装置便产生相应的读值,此读值并非是精确的检测值,如此一来,容易造成判读上的错误。此外,既有的反应膜134a常用的为碳膜,一般来说,单纯使用碳膜作为反应媒介,使用时无法得到较稳定的电流值。举例来说,当使用者的血液浓度大小相异时,所得到电流值的变动率相对幅度较大,也就是说,浓度较大的血液,得到的电流值较大,相对地浓度较小时,电流值则较小。藉此,电流不稳定同样可能会产生读值判断错误的问题。
于是,本创作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传感器,通过参考电极膜对反应膜上的检体进行速度及血量分析并做适度校正,可提高判断检体病理分析的精确度。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传感器,包括一基体,其具有一印刷面,印刷面设有一反应膜、第一和第二电极膜、一导通电极膜及一参考电极膜,导通电极膜位于两个电极膜之间,导通电极膜靠近反应膜的一端连接两个电极膜其中之一,参考电极膜与第一和第二电极膜其中之一相对设置于印刷面的两侧(两旁),反应膜具有至少一第一金属反应膜、非金属反应膜及第二金属反应膜,参考电极膜的一端延伸地接触第一金属反应膜,第一和第二电极膜各一端分别接触非金属反应膜及第二金属反应膜;一中隔件,其设有至少一对应反应膜的开口;以及一盖板,其设有至少一对应开口的检测口,盖板及中隔件相继盖设于基体上,中隔件位于基体与盖板之间且彼此之间互相黏合。
进一步地,部分第一和第二电极膜、部分导通电极膜及部分参考电极膜裸露于中隔件及盖板外。
进一步地,第一金属反应膜、非金属反应膜及第二金属反应膜彼此间相隔开设置以各自保持一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盖板设有至少一缺口及一透明层,缺口与盖板边缘相邻,透明层位于缺口,检测口设置于透明层。
进一步地,透明层与基体的印刷面相隔开,透明层、开口及基体的印刷面包覆形成一检体流道,检体流道的流径方向与导通电极膜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开口具有一第一宽度及一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检体流道呈长方形。
进一步地,检测口与检体流道堆叠重合。
进一步地,中隔件为一绝缘层。
进一步地,参考电极膜具有一第一参考电极延伸段及第二参考电极延伸段,第一和第二电极膜为一共同电极膜及一测量电极膜,共同电极膜位于参考电极膜与导通电极膜之间,共同电极膜具有一第一共同电极延伸段及一第二共同电极延伸段,测量电极膜具有一第一测量电极延伸段及一第二测量电极延伸段,其中第一参考电极延伸段、第一共同电极延伸段、导通电极膜与第一测量电极延伸段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参考电极延伸段转折地连接第一参考电极延伸段,第二共同电极延伸段转折地连接第一共同电极延伸段,第二测量电极延伸段转折地连接第一测量电极延伸段。
进一步地,第二共同电极延伸段远离第一共同电极延伸段的一端邻近第二测量电极延伸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8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