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56333.7 | 申请日: | 201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朱焕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涉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领域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及环保趋势的发展,全球掀起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太阳能光伏技术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装置通常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而在光电转换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线缆连接器组件,也称太阳能连接器。
传统用于光电转换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盖体通常为螺帽结构且沿螺纹方向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由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期限长且在户外使用条件恶劣,极易发生螺帽松退的情况,导致产品密封性失效,出现进水进湿气等不良现象,产生漏电危险。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松退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主体部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及与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其中绝缘本体还具有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出的若干肋片,所述盖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凸肋,这些凸肋向着轴心的方向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盖体以防止长时间户外使用的松脱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组装图。
图6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盖体3及与端子2电性相连的线缆4。
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沿对接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2、自主体部12向后延伸的连接部14及自连接部14的后端向后延伸出的若干条状的弹性肋片16。其中主体部12大体为一圆柱体前面较长的部分被沿水平方向部分切除后的剩余部分,后面较短的部分仍为圆柱体。主体部12的两侧分别向外突出形成突出部121,该对突出部121对称设置于主体部12的左右两侧,且邻近主体部12的前端面120。每个突出部121设有一收容孔122,该收容孔122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将突出部121贯穿,也即该收容孔122沿竖直方向贯穿整个突出部121。主体部12在其中心位置沿对接方向凹陷形成圆形的中空收容腔10,主体部12的前端面120向后凹陷形成一对矩形收容槽123,该对收容槽123对称设置于收容腔10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突出部121的前方,同时,该对收容槽123分别沿对接方向向后延伸以与同侧的收容孔122相连通。
所述连接部14的直径较主体部12后面较短部分的直径小,且连接部14外表面设置有连续的外螺纹。所述肋片16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且前端与连接部14相连,这些肋片16环绕成一圆形空间。如图4所示,以最上方的肋片16为例,该肋片16的右上角向着顺时针方向突出形成有尖角。
端子2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大体呈圆柱状,其包括基部21、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2及位于基部21后方的尾部23,接触部22为中空状且其外径较基部21细。基部21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卡位部212,这些卡位部212的前端与基部21的外表面相连而后端向外略微张开。
盖体3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收容部31及位于后部的第二收容部32。所述第一收容部31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其内壁面设有若干内螺纹312;所述第二收容部132的横截面呈多边形,且其最大直径较第一收容部131小。所述盖体3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凸肋34,这些凸肋34有六根,均自第二收容部132的内壁沿对接方向向前延伸至邻近内螺纹312的位置,且凸肋34向着轴心的方向突出。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具有密封圈5,密封圈5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包括第一配合部51及自第一配合部51向后延伸的第二配合部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6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