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毂双胎汽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3892.2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9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亦隽;徐亦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亦隽;徐亦捷 |
主分类号: | B60B11/04 | 分类号: | B60B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黄晓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毂双胎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
背景技术
随着路况的不断改善,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由于车辆抓地力不足所引起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车辆行驶过程中,汽车轮可以传送牵引力以及制动力,确保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进而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的安全性、操纵的稳定性。在车辆制动或者转向过程中,车辆的抓地力全靠汽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而产生,目前,在增加车辆抓地力的安全措施上,主要集中在对轮胎材料的改进,例如增强轮胎的抗磨性、或加大轮胎的抗磨层厚度,这无形之中增加了轮胎的体积等,以上安全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行驶,但仍存在一定缺陷,不能真正的得到全面性的推广应用,从某些角度来说还没有更有效、更便捷的改进措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汽车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除传统胎面之外的额外胎面的单毂双胎汽车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设置于轮毂上,所述汽车轮包括用以接地的胎面、和自胎面周侧延伸出的胎肩,所述汽车轮的至少一个胎肩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包括有与胎面共面的接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部的接地面为所述胎面的延伸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部包括有与接地面连接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垂直所述接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毂双胎汽车轮包括至少两个汽车轮,所述至少两个汽车轮的相对方向的胎肩分别设置有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毂双胎汽车轮包括至少两个汽车轮,所述至少两个汽车轮包括有自胎肩周侧延伸出的胎侧部,所述至少两个汽车轮的相对方向的至少一个胎侧部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用来填充所述汽车轮之间的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个汽车轮包括第一汽车轮和与所述第一汽车轮相对的第二汽车轮,所述第一汽车轮的填充物抵接第二汽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物包括至少两个分离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等间距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条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凸条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物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条,所述环形凸条与所述汽车轮共圆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车轮两侧的环形凸条具有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加汽车轮胎面的面积,有效的增加了汽车轮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的抓地力,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中其中一个汽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包括两个汽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毂双胎汽车轮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的汽车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10,设置于轮毂20之上,轮毂20上设置有凹槽,汽车轮10对应设置于凹槽上,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轮毂20上设置有两个等宽的凹槽,汽车轮10的数量也为两个并分别对应轮毂20的两个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亦隽;徐亦捷,未经徐亦隽;徐亦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3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杆式自动吊具
- 下一篇:一种热轧带钢侧边浪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