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感应蓄能的闪光电塔指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3779.4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符建;汪玉文;金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策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H02J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424 上海市奉贤区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感应 蓄能 闪光 指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高压电力设备中的闪光指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感应蓄能的电力设备闪光指示器。
背景技术
高压电力设备为了安全,需要通过带电指示装置把带电状态需要实时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减少故障和危险,提示避开高压线路。但是安装在高压线路上的带电指示装置由于绝缘的要求,只能采用电池供电。由于受电池电力和寿命的限制,带电指示装置往往难以达到长期使用,并且更换电池相当不便。鉴于上述情况,亟待一种无源形式的电力设备带电指示装置,以解决电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安装在电力高压线路上,通过感应获取电能驱动的闪光指示器,这一装置利用高压输电线路周围感应的电磁能量,通过蓄能装置转化为指示灯所需的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感应蓄能的闪光电塔指示器,包括:金属壳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电极(1),该接触电极(1)的输入端与电压线路(7)连接;所述金属壳体(6)内部具有整流电路(2)、蓄能电容(3)、放电管(4),所述接触电极(1)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该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分别与蓄能电容(3)的输入端和放电管(4)的输入端连接,蓄能电容(3)的输出端与金属壳体(6)连接,放电管(4)的输出端与外部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外部单元(5)的输出端与金属壳体(6)连接。电压线路(7)上的交流电势在电容之间形成耦合电流,经过整流电路(2)之后,耦合电流被蓄积到蓄能电容(3)中,当蓄能电容(3)达到一定电压击穿放电管(4),释放出电能驱动外部单元(5)工作。本指示器自动感应蓄能,无需电池,没有寿命限制,无需人员维护。
优选地,所述接触电极(1)以可拆卸地方式与高压设备的电压线路(7)连接,便于拆卸和固定。
优选地,所述接触电极(1)的一端部形成螺纹部,而在电压线路(7)上有与该螺纹部对应的配合部,使该接触电极(1)与电压线路螺纹对接。这就包括有两种形式,第一,接触电极(1)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而在电压线路(7)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接触电极(1)的螺纹部旋进螺纹孔内,以固定在电压线路(7)上;第二,接触电极(1)的端面上开设有向另一端方向延伸的螺纹沉孔,通过螺纹沉孔把接触电极(1)套设在电压线路(7)上的某个螺柱或螺栓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电极(1)为夹子结构,使接触电极(1)夹住电压线路(7)。
优选地,所述夹子结构(21)包括一中心轴(22)枢接,并可以该中心轴(22)为圆心而旋转张开或闭合的一第一夹体(23)与一第二夹体(24);第一夹体(23)前部和第二夹体(24)前部形成有与高压电线对应的扣合部(25);第一夹体(23)后部的长度略大于第二夹体(24)后部,第一夹体(23)后部中间处与第二夹体(24)后端处之间连接有一弹簧(26)。先摁住夹子结构(21)的后端,第一夹体(23)和第二夹体(24)张开,抵靠住电压线路(7),再松开夹子结构(21)的后端,第一夹体(23)和第二夹体(24)闭合,夹住电压线路(7)。且由于弹簧(26)的预紧力作用,接触电极(1)就牢牢地被固定在电压线路(7)。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2)是桥式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是最常用的整流电路。其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进行整流,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放电管(4)是气体放电管或稳压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5)为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优选地,所述蓄能电容(3)为电解电容或法拉电容,其电容量必须足够大,以防止储蓄的能量过多,使电容爆掉。一般地,电解电容或法拉电容的电容量至少1000uF以上。
优选地,所述外部单元(5)为指示灯、喇叭或其他能起警示用的装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接触电极 2、整流电路
3、蓄能电容 4、放电管
5、稳压电路 6、金属外壳
7、电压线路 21、夹子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策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策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3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